华蓥山天池峪峡谷漂流游客中心设计
Huaying Mountain Tianchiyu Canyon Rafting Visitor Center Design

主创设计:陈思怡 吴思思

指导老师:孙俊桥、杨玲、张兴伟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2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0
热度:73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华蓥山天池峪峡谷漂流游客中心设计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孙俊桥、杨玲、张兴伟

主创姓名:陈思怡 吴思思

项目地点:天池峪

项目规模:9236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项目概况与基地现状

该图包含了游客接待中心总体鸟瞰图和基地现状分析图。游客接待中心区规划( A区)。分别由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停车场、漂流终点组成。其中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是主要环节,充分体现了“新乡土有机建筑"主义精神:在群山背景中,四片大屋顶呈不同方向倾斜而下,根据地形关系做接地处理和精致的剪边”关系,暗合川东民居的屋顶特征并更为大气;高低不同的屋顶不仅在轮廓上勾勒了游客中心建筑的优美体量关系,同时其覆盖下的体块穿插合服逻辑和功能关系,仿佛生长于自然山石中1沿着山脊线背景优美展开;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具有明晰的、精致的、整体的标志和象征性,坐落于华蓥山天池峪 群山之中,从远处公路鸟瞰,犹如羽翅挥展在欢迎远方的游客; 整个建 筑造型大气磅礴、一气呵成 ,符合场地特征和优秀的新乡 土主义建筑精神。

设计说明

华蓥山天池峪漂流项目秉承”引客入城”导向,以特色漂流、休闲娱乐、生态采摘为主要内容,在保护天池峪漂流山谷及其治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当地优美自然资源及丰富人文资源为基础上,采用现代旅游规划手法,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漂流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通过核心项目活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力争将华蓥天池峪漂流开发建设成为安全、刺激、新奇、富于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型综合旅游项目。接待中心区分别由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停车场、漂流终点组成。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是主要部分。 体现了"乡土有机建筑”的构思。整个构思大胆而新颖。从建筑的外观来看,车道、泳池、入口空间,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以种秩序穿插集结的方式展开,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游客接待中心越过当地传统建筑的形式,坐落于华蓥山天池峪群山之中,呈现出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游客接待中心分别有一个主入口,三个次入口。一层平面主要为售票、销售、洗浴、休闲娱乐室等功能,局部的二楼为办公与休息室组成。东面是一个大型的停车场 ,分别由11个大型车位 和289个小型车位及个公共厕所组成。

▲方案分析与设计策略

该图介绍了本方案的设计定位、设计理念、基地分析图以及整体项目规划思路分析图。本方案为了秉承“引客入城”主题导向,首先以特色漂流、休闲娱乐、生态采摘为主要内容,在保护天池峪漂流山谷及其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当地优美自然资源及丰富人文资源为基础上,采用现代旅游规划手法,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漂流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其次通过核心项目活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力争将华蓥天池峪漂流开发建设成为安全、刺激、新奇、富于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型综合旅游项目。

▲方案构思说明

游客中心建筑设计包括游客中心建筑即周围景观、生态停车场、漂流终点组成。其中游客中心建筑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同时融入地基之中,集中体
现乡土理论的运用。结合论文的乡土设计原则和策略,即“生”态多样和平衡原则、“文”态传承和发扬原则、“形”态统一有序原则、“活”志多样和驻
足原则、“心”态关怀愉悦原则五个设计原则。同时因地制宜提出乡土“生”态借鉴与保护、“文”态再现与利用、乡土“形”态借签与提取、“活”态建
立与地、“心”态营造与终极关怀的设计策略。将乡土“五态”与华萤山地域结合起来,打造满足时代气息的游客中心设计的需求。
在群山背景中,四片大屋顶呈不同方向倾斜而下,根据地形关系做接地处理和精致的“剪边”关系,陪合西南民居的屋顶形态并更为大气。高低不同的屋顶不仅在轮廓上勾勒了游客中心建筑一闪的天际线,体量优美,同时其覆盖下的体块穿插符合逻辑和功能关系,仿佛生在与卡斯特地貌的山石之中,沿着山脊线背景展开;游客中心建筑具有明渐的、精致的、整体的标志和象征性,坐落于华登山天池浴群山之中,从远处公路鸟敬,犹如羽翅展开欢迎有朋远方来;整个建筑磅碍大气,符合地域气场和乡土主义建筑精神。

▲重点阐述

游客接待中心区规划设计,分别由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停车场、漂流终点组成。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是主要部分。在群山的映衬下,体现了“乡土有机建筑”的物思,其中倾斜的屋顶、体块的穿插仿佛生长于自然山石中,建筑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大厅,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左右从属空间,并且有楼梯与上面局部娱乐空间联系,屋顶与山体之间,是一金属玻璃的斜坡屋顶,虚实对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整个构思大胆而新颖。从建筑的外观来看,那些车道、泳池、入口空间,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以一种秩序穿插集结的方式展开,震撼的坡屋顶直入地面,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游客接待中心具有明晰的、精致的、整体的、标志的和象征、超越时间的质地,越过当地传统建筑的形式坐落于华蓥山天池峪群山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是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设计感悟

此次设计方案是将乡土“五态”与华蓥山地域结合起来,打造满足时代气息的游客中心设计的需求。秉承着“引客入城”导向,我们在地形关系的基础上与当地文化、环境、需求相结合进行设计。此次设计的建筑的屋顶还暗合了西南民居的房屋形态,显得更为大气。此次设计不仅符合地域气场还充分体现了“新乡土有机建筑”主义精神。

设计亮点

游客中心建筑设计包括游客中心建筑即周围景观、生态停车场、漂流终点组成。其中游客中心建筑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同时融入地基之中,集中体现乡土理论的运用。结合论文的乡土设计原则和策略,即“生”态多样和平衡原则、“文”态传承和发扬原则、“形”态统一有序原则、“活”态多样和驻足原则、“心”态关怀愉悦原则五个设计原则。同时因地制宜提出乡土“生”态借鉴与保护、“文”态再现与利用、乡土“形”态借鉴与提取、“活”态建立与地域、“心”态营造与终极关怀的设计策略。将乡土“五态”与华蓥山地域结合起来,打造满足时代气息的游客中心设计的需求。
在群山背景中,四片大屋顶呈不同方向倾斜而下,根据地形关系做接地处理和精致的“剪边”关系,暗合西南民居的屋顶形态并更为大气。高低不同的屋顶不仅在轮廓上勾勒了游客中心建筑一闪的天际线,体量优美,同时其覆盖下的体块穿插符合逻辑和功能关系,仿佛生在与卡斯特地貌的山石之中,沿着山脊线背景展开;游客中心建筑具有明晰的、精致的、整体的标志和象征性坐落于华蓥山天池浴群山之中,从远处公路鸟瞰,犹如羽翅展开欢迎有朋远方来;整个建筑磅礴大气,符合地域气场和乡土主义建筑精神。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