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貌,牌坊遗珠 -黄山棠樾牌坊群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
The ancient rhyme is new, and the memorial arch is missing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renovation design of Huangshan Tangyue memorial arch group

主创设计:苏琳尧

设计成员:庞雨舟、葛菲、潘嘉乐

指导老师:曾昕

作品编号:ILIA-S-20241253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76
热度:60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古韵新貌,牌坊遗珠 -黄山棠樾牌坊群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曾昕

主创姓名:苏琳尧

成员姓名:庞雨舟、葛菲、潘嘉乐

设计时间:2024-05-29

项目地点:安徽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项目规模:10.1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形态生产及活化策略

从道路、区块划分、发展轴、公共设施几个方面进行乡域规划。
发展轴意味着区域发展重心的先后,重大交通设施是改变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可以锚定中心区域,区域需要计划要素配置。

设计说明

该方案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视角下,从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产业振兴三个维度出发,对安徽省棠樾牌坊群及其周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保护和利用为价值引领,尊重场地自然环境,保护自然机理和生态多样性。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功能置换,使其在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符合现代化使用的需求。 严格控制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修旧如旧展示真实的村落形态、乡土环境。充分 考虑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将传统单一路过式模式转变为驻足深度体验型。秉持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原则,融入区域文化内涵和寓教于乐的功能。欲打造知名、配套产业集全、居住体验、寓教于乐、密林生态探密、康养生活的崖居文旅基地。创建独具特色的崖居氛围,让游客体验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满足不同游客的功能需求,让游客完成人生中难忘的秘境与生态之旅,吸引人气,增加居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规划背景与场地介绍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通过分析可发现棠樾村地形平缓,没有大的高差,可做假山或微地形来创造空间感。棠樾村易积水区域可做做水景。水流向分析可避免房屋积水。坡度分析可用作细节的建筑景观地形设计。坡向分析可确定构筑物的朝向,确保采光良好,让改造棠樾村更加具有科学性,让棠樾村更加适宜游客来放松体验自然风光。

设计框架

利用多产业联合策略“1+2”模式、互联网“+”技术,结合多方位的网络平台,打造多元产业整合模式。
以乡村为主题,将田地、绿林、茅草屋为元素,为人们展现出云卷云舒,群鸟归林的静谧乡村生活,图案精美,通过不同的周边文创,传播了棠樾村的乡村文化。
在全自动模式下植物舱依据植物生长模型的支撑、算法的控制,实现生长周期光温湿全自动管理手动模式也可满足个性化操作,手机也可以提供远程协助。

乡景共赏新模式

景村一体化模式,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用建设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乡村,用服务游客的方式服务新村民,用创造企业收入的视角创造乡村收益,实现共富。

设计感悟

充分运用了创意与技术的结合,设计出了兼具美感与功能性的作品,注重村民体验,使整体设计更加现代化的同时不打破场地的传统,尊重自然,展示真实村落形态的同时寓教于乐。

设计亮点

利用了藤蔓生长的概念串联民宿-田园-文创空间,表达振兴乡村的创意构思,达到生生不息,与时俱进之意,将场地万物的变化都记录在设计当中。将藤蔓图形化作景观的种子,经过田园文化的营养供:给不断生长成共亨村落,最终通过游客的使用将场地的价值发挥出来。利用多产业联合策略“1+2”模式、互联网“+”技术,结合多方位的网络平台,打造多元产业整合模式。以乡村为主题,将田地、绿林、茅草屋为元素,为人们展现出云卷云舒,群鸟归林的静谧乡村生活,图案精美,通过不同的周边文创,传播了棠樾村的乡村文化。在全自动模式下植物舱依据植物生长模型的支撑、算法的控制,实现生长周期光温湿全自动管理手动模式也可满足个性化操作,手机也可以提供远程协助。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