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寻踪,蓝岛汇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低碳社区新模式

艾景奖组委会

2022/01/30 14:39

浏览量

45964
作品编号:ILIA-S-WORL10701
主创姓名:马俊杰 李岚彬 刘浩扬
设计成员:谢诗娴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项目名称:绿野寻踪,蓝岛汇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低碳社区新模式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郭巍 李翅
设计时间:2022-01-30
项目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兴海园居住区
项目规模:18.082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鸟瞰图与节点效果图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选取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兴海园居住区进行低碳模式构建摸索。该居住区地理位置较好,周边生态环境优良,有着较大面积的绿地和海河资源,为低碳社区的构建提供了先行基础。但社区内部在空间、建筑、交通、能源以及系统构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空间表现为低密度开发、横向蔓延;建筑则材料较为裸露居住面貌较差;交通则表现为道路宽度较窄、系统未成体系;能源方面因供暖需求碳排放较严重,且各种管道横生社区面貌较差。基于现状分析并结合社区本身的自我属性,设计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进行规划设计,该系统理论强调所处环境变化时,各功能主体能够进行适应性调整并相互作用,从而引导社区碳中和系统整体升级重组,呈现出自适宜性、网络性与多样性三大特征。基于该理论规划策略从四方面进行阐述,空间布局方面强调建筑组合紧凑、横向水平有序扩展、竖向垂直复合以及生态空间多样;建筑方面构建模块化建筑,从而达到集生态、节能与智慧三大功能为一体;交通方面则打造慢行系统、优化出行结构、构建社区生活圈与完善绿色交通设施;能源方面则全面考虑电力、雨水收集、废弃物利用三大体系,并搭建智慧能源运营平台。基于四大策略从而重构、植入、激活、渗透至社区内部。此外在物质系统改造之上,规划还通过构建碳积分转换体系从全民参与生活共享的角度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感,从而助力于零碳社区、生态社区、智慧社区“三位一体”社区构建。

前期分期图

理论构建与模块生成图

规划平面分析图与策略图

设计感悟

项目基于双碳策略提出的背景下,选择碳中和试点建设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并通过总结近几年低碳社区建设的经验,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下模块化建筑的的设计和建造优势,为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社区的建设探索新的模式,是将先进的科技理念与减碳固碳环保战略相结合的巧思之作。

设计亮点

设计亮点第一方面在于规划设计的全面性,从空间、交通、建筑以及能源系统四方面进行碳排碳汇的考虑。第二方面在于理论的指导,理论根据场地的特性和问题所在选择了与此适配的复杂适应性理论。第三方面在于设计中对于建筑模块化的考虑方式,整个社区在各类型建筑都采取不同类型模块的拼接优势在于模块化建筑施工速度快,同大板建筑相比可缩短施工周期50-70%;装配化程度高(装配程度可达85%以上),修建的大部分工作,包括水、暖、电、卫等设施安装和房屋装修都移到工厂完成,施工现场只余下构件吊装、节点处理,接通管线就能使用,大大降低碳排放,对环境污染极少;此外还可以根据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模块的伸缩玻璃的调整从而平衡碳汇和碳排。第四方面在于整个社区慢行廊道的构建,并将廊道延伸至海面拓宽视野范围,社区廊道的修建也将大大减少机动车出行降低碳排。第五方面则为碳积分转换体系的构建。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