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绿道总体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7/23 13:40

浏览量

2350
作品编号:ILIA-S-20141905
设计成员:田野 黄梦晨 许腾 马少逸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桐城市绿道总体规划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图片属性:1区位分析图2 图片描述: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临长江,东濒菜子湖,分别与庐江、舒城、枞阳、潜山、怀宁、安庆市郊区接壤。中心城区位于市境中部稍偏西北,北距省会合肥113公里,南离安庆市区75公里。206国道和合九铁路纵贯市境,沪蓉高速纵穿城区东部,龙眠河穿城而过,进入菜子湖汇入长江。桐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

设计说明

本次桐城市绿道总体规划结合桐城市现状景观资源条件,从市域范围以及中心城区范围两个层面上对桐城市绿道进行总体规划。 桐城是桐城派的发祥地,自古以来不仅历史人物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 基于本次“融合、互动”的规划理念,在市域范围内绿道规划时,希望通过绿道联通桐城市西部绵延的龙眠山脉以及东部生态环境优良景观资源丰富的嬉子湖,将山水景观资源引入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中心城区景观资源及人文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城区西依龙眠山及境主庙水库,更有龙眠河穿城而过,境内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且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多历史遗迹散落城区内,如六尺巷、桐城文庙、吴 樾故居、张廷玉墓等。千百年来,自然与历史在这座城内相互交融。 中心城区绿道规划秉承“融合、互动”的规划理念,运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结合城区自然资源因子、景观资源因子及历史人文资源因子的分布,合理科学地进行绿道线路布置规划。力求通过绿道的规划构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串联自然景观及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使自然与城市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使绿道成为沟通自然与城市的纽带,将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图片属性:2绿道规划理念图 图片描述:本次规划在对桐城境内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调查梳理的基础上,根据桐城“山为基、水为脉、城居中、人为本”的生态格局,秉着“融合、互动”的理念,通过绿道规划将桐城的“山、水、城、文”四大要素交织结合起来,使之成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所谓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桐城绿道规划时强调“融合”,即融合桐城的巍巍青山,融合桐城的昌盛文风,融合桐城的盎然水趣。 山水融合,方显和谐之美;山水文相融合,更添此中真意;山水城这三者之间、三者与桐城这座城市之间又产生互动,在融合互动中共同打造一处“众人共享”的山水人家。 “融合人文生态元素,共享绿色低碳生活”便是桐城绿道的主题。

图片属性:3市域绿道选线分析图 图片描述:(一)与周边城市绿道空间对接 桐城市绿道选线布局,应当和安徽省、安庆市的绿道进行空间对接,同时考虑北与合肥,东与枞阳,南与安庆市区、怀宁县,西与舒城、潜山的联系通道。 (二)与自然山水脉络相结合,体现可操作性 绿道与水系、山体相结合是桐城市地域特色的体现,绿道建设可以依托山体边缘(如西山)以及利用河流水系(如龙眠河)进行,绿道本身也具备极为明显的水质改善功能。 (三)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绿道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四)与道路衔接好,做到绿中有道 绿道建设要实、要可用、要体现人本。绿道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生态环境的效益,所以,所有经过的线路都是应该有道可走。做到绿中有道,做好路网衔接。 (五)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 绿道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绿道的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图片属性:4市域绿道结构图 图片描述:根据桐城市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原有道路现状,结合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本次规划在于将绿道以网络化覆盖整个区域,使桐城市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合理和可持续使用。本次绿道规划的布局结构为“多廊串三心,两横连四纵,六支融山水”,即“三心、六主、六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衔接,逐层推进,做到点连线、线织面,不断完善和深化道路绿化建设,将绿道与桐城市的山景、水景、城景相融合,沿袭“中国文都”的古城古韵,建设绿色生态的新城新貌,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

图片属性:5市域绿道总体规划图 图片描述:六条主线中的三条通过桐城中心城区,并串联一个副中心城市和三个中心城镇、多个新型社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区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全长约277.5km,直接服务人口约39.8万人,对改善沿线的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沿线充分彰显皖西南山水特色,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古城怀旧游、生态农业游和教育修学游,使桐城成为区域性的集观光、休闲、教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并逐步发展成为合肥经济圈和安庆市旅游的亮点,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地。市域范围内的六条支线是对六条主线的补充与串联,起到串联各绿道主线和承接主线到各发展节点之间的过渡。六条支线全长107.9 km,直接服务人口32万。

图片属性:6绿道多日游线路规划图 图片描述:为促进桐城市旅游发展,扩大旅游市场,在充分挖掘桐城地区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绿道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承接安庆市绿道规划中的多功能开发与旅游线路规划,选取桐城市优质绿道节点和线路,规划了二、三日旅游线路。 桐城二、三日游路线规划如图7-1。 线路名称:桐城山水文化游(2-3日游) 线路走向:市域1号主线、市域2号主线、市域3号主线 沿途景点:古洞崖、大关革命联络站、太平军营盘山寨旧址、鲁王墩遗址、桐城文庙、丁家冲遗址、孔城老街、嬉子湖生态旅游区等。 特色内容: 品鉴历史,挖掘桐城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古街,可开发民俗文化活动、诗词歌赋大赛等形式的活动。 品味山水,沿途山水秀丽,路线以山风水韵为主题,设置一些休闲健身的活动项目,兼具休闲健身的功能。 游玩方式:可通过乘城市公共交通或自驾车前往绿道沿线驿站,改换自行车进行游览。

图片属性:7中心城区绿道选线分析图 图片描述:1. 充分利用核心景观资源:对桐城市而言,市域东南侧的嬉子湖是最有特色的景观资源,城区内的龙眠河、西山公园、烈士陵园、西郊公园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古城区的桐城文庙、桐城中学、六尺巷等历史文化景点都能够体现桐城市的城市文化特色; 2. 选择可实施的用地:选择城市绿地作为绿道实施的空间,和用地功能相协调; 3. 沿线较多公共设施:桐城市绿道需要串联公共设施用地,需要串联轨道交通站点,社会停车场和公交站点,如盛唐路侧的桐城市汽运公司和公交站场、东一路的桐城市汽车站以及贯穿城区南北的合九铁路轨道沿线等。 4. 串联旅游景点:除核心景观资源中的旅游景点,还需要串联公园,社区游园等公园景点,如龙眠河公园、西山公园、西郊公园以及盛唐广场、龙安广场等。 综合来看,绿道选线需要满足串联核心景观点,与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枢纽、公园景点等的空间分布相吻合。

图片属性:8中心城区绿道结构图 图片描述:基于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要素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及功能空间的拓展方向,形成环型、带型、组团型等多种类型的绿道结构,使城市绿道与省立绿道的关系犹如在主干上开花结果,分枝延伸生长之余又自成网络体系,最终实现绿道的服务目标。 综合桐城市的旅游资源、城区交通与公共设施因子、居住社区分布因子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分析,优化形成桐城市城区“四横多纵、两廊三区”的绿道结构。 四横多纵:即城区的四条东西向绿道和多条南北向绿道。 两廊:即沿合九铁路、合安城铁沿线防护绿地形成的两条纵贯城区的绿化廊道。 三区:由两廊将城区划分为三个片区——历史名城景观区、现代产业景观区、现代新城景观区。

图片属性:9中心城区绿道总体规划图 图片描述:桐城市中心城区绿道分为三个等级:城市绿道、社区I级绿道、社区II级绿道。城市绿道是市域绿道主干线在中心范围区内的绿道干线和支线。社区I级绿道是中心城区各片区衔接城市绿道网的主干线,社区II级绿道则是补充社区I级绿道,串联城区其他兴趣点的支线。

图片属性:10中心城区绿道断面规划图 图片描述: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慢行道的宽度应有所差异,具体参考标准如表8-2所示: 单向设置自行车道时,其一条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1.5m,两条车道不应小于2.5m;双向设置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3.5m。绿道与城市桥梁、隧道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小于2m,且自行车道、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通过防护栏进行隔离。

图片属性:11近期建设示范段-道路型 图片描述:适用于城市新、老城区中,借道部分城市道路,以休闲为主导兼具通勤功能的混合型绿道。 桐城老城区现状机非混行的现象较严重,机动车交通和非机动车混杂容易造成相互干扰的状况;建筑界面和步行环境分离;建筑前广场作为停车场,难以形成生活型街道的氛围。在未来规划新城区,慢行系统与土地利用、机动交通有着更合理的关系,城区的功能布局也更趋合理。同时大量的建设用地还没有进行建设,规划新区内的各类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还被完整的保留,可以进行系统的绿道建设。

图片属性:12近期建设示范段-滨水型 图片描述:适用于城市河道、湖泊旁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的临水型绿道。 考虑到绿道骑游的安全,建议在滨水绿地区,将绿道骑游线路和人步行游线分离。自行车人流可以沿途观赏滨水公园的景观,步行人流也可以通过公园内部游线亲近河流,体验滨水景观和活动空间。同时配合公园的服务设施,自行车换乘设施完成骑游和步行的交接。

图片属性:13近期建设示范段-公园型 图片描述:适用于城市公园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新建或借道部分现有园路,兼具部分通勤功能的绿道。在公园区与绿道骑游路线的结合,建议在公园内部设置步行道,绿道骑游线路设置在公园外围沿线,自行车人流可以沿途观赏公园的景观。同时结合公园的服务设施设置停车场,骑游的人可以停下进入公园内部,休息、游玩,体验公园的活动空间。

图片属性:14近期建设示范段-山林型 图片描述: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以慢行休闲为主导功能的绿道。

图片属性:15近期建设示范段-防护型 图片描述:适用于部分具有良好通行条件的城市组团隔离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卫生隔离防护绿地等。可利用铁路两侧宽阔的防护绿地新建绿道,铁路沿线应设置护栏,禁止行人穿越,以保证行人安全。绿道两侧绿廊控制宽度应≥30m。

设计感悟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于我而言,景观规划设计何尝不是一场修行。而本次桐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则是一场让我们感悟自然,感悟城市,获益良多的修行。在景观规划设计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高喊设计结合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等口号,此次的桐城市绿道总体规划让这些口号落到了实处!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做好绿道的规划建设,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规划中,我们将绿道看作是沟通城市与自然间的绿色通道,结合绿廊的设计,使得绿道既有景观效果,同时也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绿道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及经济功能。 绿道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尚未完善的阶段,其中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探索的东西。惟愿在探索绿道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能够始终秉承一颗敬畏自然之心,将城市回归自然融于我们的规划设计之中,走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