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韧性构想下的柳梢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9/08/09 21:42

浏览量

2461
作品编号:ILIA-S-20196810
主创姓名:陈国珍
设计成员:卢虹羽 辛李鑫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CONNECTION——韧性构想下的柳梢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注:基地资源分析 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本设计遵循上位规划,从公园城市的内涵出发,根据对场地的分析提出“韧性”设计。 本设计中的“韧性”强调了对动态变化的生态过程的积极形象和感知对于建立和维护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区域的重要性。反之,这些生态过程也确保了我们城市环境的韧性。因此,我们力求通过设计来提高其绿色网络的生态服务能力和韧性,而且最重要的是,旨在加强公众对绿色网络覆盖地区的接受和积极利用程度,以此重新连接人和环境。 设计要点 根据我们对场地的问题分析,结合“韧性”概念,主要分为人文沉淀和生态修复两大方面的策略,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来实现重要的生态过程和功能,从而使人们注意到自然的动态变化和周期,并将韧性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化特征呈现在世人面前,最终实现德阳城市景观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和适应而成为一个具有持久效益的系统,景观便可以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功能和结构。 人文沉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升华柳叶属性,作为设计元素对场地进行构图和功能的合理分布;二是衍生制造业在德阳的经济命脉这一产业特点,提升其金属印象,联想耐候钢板在景观中的应用,彰显德阳千年传承的城市魅力。三是德阳作为一座城如其名的城市,将“大德如阳”的文化融于景观,表现着新时代德阳的鲜明德行。 生态修复:将生态修复措施(即生物多样性恢复、水位变化以及污水处理三个方面)与人文体验相结合。生物多样性恢复以鱼和鸟为主体进行生境营造,同时又使人可以参与其中。水位变化是考虑到绵远河的水位季节性涨落,对不同水位的景观效果并结合驳岸设计营造多样性互动空间。污水处理是将场地内部原有污水处理场的水处理措施用自然和景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最终目的是搭起人和生态之间的桥梁,以此使柳梢堰公园具有韧性。

图注:基地外部条件分析 说明:

图注:基地内部条件分析 说明:

图注:问题总结 说明: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

图注:设计分析 说明:

图注:策略一 人文沉淀 说明:

图注:策略二 生态修复 说明:水位变化策略

图注:策略二 生态修复 说明:驳岸处理策略

图注:策略二 生态修复 说明:水质处理策略

图注:策略二 生态修复 说明:鱼类多样性恢复策略

图注:策略二 生态修复 说明:鸟类多样性恢复策略

图注:效果图 剖面图 说明:

图注:效果图 说明:

设计感悟

我们结合当下公园城市建设的理念,发现柳梢堰公园场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破碎化的生境条件下如何重新连接公众和环境。运用韧性景观的概念尝试着探索生态和公众之间的连接方式,真正实现可进入、可参与式的生态公园,让城市公园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孤岛,将公众渗透生态,生态引入城市,成为系统式的具有韧性的绿地。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