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足迹——老宿舍生态环境改造

艾景奖组委会

2013/08/28 23:28

浏览量

2221
作品编号:ILIA-S-20131571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雨水足迹——老宿舍生态环境改造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1、效果图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适宜的宿舍环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休息,为高效的学习提供保障。通过前期调研,我们总结出高校宿舍景观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景观形式、功能单一。多数为草坪,没有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日常活跃度低。2、景观与建筑各自独立,缺乏功能、生态方面的联系,人在建筑中与自然隔绝。3、生物多样性少,景观生态调节功能弱。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改造校园宿舍的整体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宿舍也能成为校园的活力体。我们以同济大学西南一楼为研究对象,结合雨水净化景观调节微气候,可再生能源回收再利用。一级级落水平台和浅池构成建筑间的新流线,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将雨水净化过程展示在景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可持续设计,有意识地践行低碳生活。 在改造宿舍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基于日照,风向等自然要素,规划出植物的种植与人流的走向。将原有封闭的E形建筑局部底层架空,改善建筑内部空气流通、景观的风环境。架空的底层作为半地下自行车库。宿舍立面上的“可移动垂直绿化”创造垂直方向的生态系统,模糊建筑与景观的边界,使人在建筑中也能够亲近自然。植被以本土为主,水净化不同阶段配以相应植物。

图片属性:2、现状分析——基于整个校园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3、概念生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4、基地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5、平面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6、夜景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7、建筑新功能+功能分区+流线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8、建筑改造——底层架空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9、地下自行车库 图片描述:建筑部分地下空间再利用,增设半地下自行车库,缓减地面空间拥挤。

图片属性:10、雨水收集与生物净化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1、生态效应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2、剖面+活动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3、水生植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4、陆生植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5、可移动式垂直绿化+人与景观的互动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概念初期,我们一直在寻找景观的位置。希望用景观联系建筑与自然,使能量得以在三者间循环。如今建筑脱离大自然生态系统而自成体系,用景观来架起自然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是本作设计理想。 宿舍基地的选择与我们学生生活相关,生活积累启发我们设计。讨论概念阶段,我们经常去体验场地。这是一改造项目,所以我们很重视基地现有景观与周边流线。该宿舍楼是历史老建筑,需要考虑如何以最优变动来达到改造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设计的深入,我们越发觉得应从整体的思路来改造景观与建筑。我们用一系列设计措施,如建筑局部底层架空形成风雨操场联通景观,使景观与建筑的动静分区及功能划分相辅相成。 设计不应只有看得见的部分,还要有背后的科学理论支持。我们将具有生态效应的景观细节融入到设计中,改善宿舍周边生态环境。如雨水落水台阶景观形成的下凹式绿地,有效提高雨水拦截率等。 具体设计中,引入人与景观互动,倡导学生践行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我们希望丰富的景观功能能够吸引学生从“宅在宿舍”的耗能模式转变到“室外活动”的低碳模式。 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付诸实践,我们也感受到自己在建造设计细节方面思考的欠缺。希望可以在下一阶段的设计中弥补这一不足。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