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居林下
作品编号:ILIA-S-20185845
主创姓名:张书雅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虫居林下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注:1场地分析
说明: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以杨树保护为导向、以儿童生态教育为主线的生态公园设计。场地处于人群活动区与自然树林的交界处,设计展现了从人工至自然的过渡与转变,并提供了保护周边沿岸杨树林的思路。为了保护场地沿岸的杨树林,根据东北的育林经验,选用刺槐、紫穗槐将原场地的杨树纯林模式改造为以杨树为主的混交林模式以保证树林的健康。同时,红旗乡东升村面临着旅游开发,目前场地仅作为林下交通空间,缺乏功能定位,本设计通过赋予场地新的功能,提升场地活力,在满足旅游开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护树林。设计中,场地主要面对儿童与青少年开展以昆虫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活动,选取儿童偏好的几种昆虫,参照这些昆虫各自喜爱的材料、并且融入东升村满族服饰的颜色元素设计不同的昆虫屋进行展示,并在昆虫区设置各自的解说系统,通过昆虫屋 DIY、DIY昆虫屋展示,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社交合作能力,培养其生态意识,并增进亲子关系。乡村田野中的昆虫作为很多父母儿时的记忆,也将通过这种形式延续给下一代,未来的乡村面临着旅游开发,其自然的本质与人们的记忆是我们必须要保护的。
图注:2实景照片1
说明:
图注:2实景照片2
说明:
图注:2实景照片3
说明:
图注:3概念生成
说明:
图注:4场地改造
说明:
图注:5平面图
说明:
图注:6剖面图
说明:
图注:7平面结构分析图
说明:
图注:8重要景观节点图
说明:
图注:9生态教育设计图
说明:
图注:10生态装置大样图1
说明:
图注:10生态装置大样图2
说明:
图注:11透视图1
说明:
图注:12透视图2
说明:
图注:13透视图3
说明:
图注:14透视图4
说明:
图注:15模型照片
说明:
设计感悟
红旗乡东升村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初次到访时村长接待了我们,为我们介绍了满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奇人异事,我们参观了满族村寨,也参观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运粮河,河流沿线有保护良好的森林、耕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后来,我们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我对河流沿岸的银中杨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村寨这头望向对岸,是郁郁苍苍的杨树林,倒映在绿水中,行至林下,一侧是潺潺的河水,另一侧是一望无际的耕地,走在林中的小径上,我听到了布谷鸟的鸣叫,听到了蛙声,听到了各种昆虫的奏鸣,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树叶间洒下,微风轻轻的吹动树叶,置身其间,我希望能让这一切一直存在下去,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为之倾倒,而不是在满族村的旅游开发规划中被改造成千篇一律的模样。确定设计主体后,我选择了一片有代表性的地段,地段的对岸是景区的入口,目前有建成的小广场,广场旁是满族村寨。西北侧是渔岛,渔岛是进入后的第一个景观节点,目前修建了木屋和探向水面的凉亭,木屋后有一个四面开放的棚,像是供人烧烤娱乐的场所,角落有很多废弃的木条和啤酒瓶。东南侧是沿河的带状杨树林,一直延续到很远的地方。这片带状的空间是入口人工景观(渔岛)与自然树林的连接点,目前仅供人穿越,吸引力不足。为了保护这片树林,我选择了昆虫这种随处可见的生物作为契机,通过赋予场地新的功能提升场地活力(场地规模较小大型生物可能无法局限此中)。儿童与亲子活动是我设计的重点,设想一下,一家三口在入口处参观了风情村寨,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在渔岛开心的烧烤,然后来到这里参与昆虫屋DIY活动,不仅利用了渔岛的废弃材料,还增进了亲子关系,提高动手能力。后期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向村长汇报了方案,村长肯定了方案中对儿童的关怀,并且提出了全新的点子:蜜蜂、蜻蜓、蝴蝶、瓢虫等等这些昆虫是上几代人对于乡村、对于田野的记忆,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唤起他们的记忆,还能将之传递给下一代。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