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之畔,白凤于飞——汪陂涂村的多米诺构想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17 18:52

浏览量

716
作品编号:ILIA-S-20185834
主创姓名:龙欣
设计成员:陈剑强 方东麒 金诗潍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项目名称:醴泉之畔,白凤于飞——汪陂涂村的多米诺构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图注: 说明:设计平面图

设计说明

汪陂涂村的景观轴线以两条叙事轴线为主,一条是针对游客而言的倒叙性历史景观轴线。这条轴线讲述乌鸡“由盛至衰”的历史发展背景。游客在游览的过程路线中首先观赏到“醴泉之畔,白风于飞”的景象,溪涧流水与芦花青草间,一身白羽的正宗乌骨鸡自由地嬉戏生活,有人时而驻足远观,时而嬉戏其中,形成一种自然生态意境的凝结。在“烈焰广场”可以参与野炊、烧烤和药膳烹制的活动,并休息体验。继而走到“梧桐栖凤”,体验秋千活动,继续往前走是“武麓茶香”的一处滨水露天茶室,周边是种植园和稻田以及远处袅袅炊烟。在体验过自然村落动静皆宜的田园生活后,可以进入到轴线的转折点“千村薜荔”,该空间设计让历史与自然叠置,青砖是斑驳的历史记忆,文化长廊向游人讲述乌鸡在经历晚清末年的血吸虫病肆虐,和在抗日战争的炮弹袭击下几乎灭种的经历。红砖上爬满了青葱的薜荔藤蔓,一方面是讲述当年国运悲哀下“千村薛荔”的萧条,一方面有象征勃勃生机,游人沿着廊道走下去,面前便是“石壁逢源”,从石笼壁流淌汨汨流水形成一处跌水景观。 而另一条隐藏的轴线则是对于村落原住民而言,当他们走出村庄,一切景象似一慕幕历史展开在眼前,一遍遍提醒他们珍惜当下,珍视自然生态和谐的环境。

图注: 说明:建筑现状图

图注: 说明:现状基本图

图注: 说明:山水分析图

图注: 说明:设计道路分析图

图注: 说明:设计功能分区图

图注: 说明:设计景观结构图

图注:核心理念的提出 说明:根据场地现状提出核心理论

图注: 说明:核心理论示意图

图注: 说明: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爆炸图

图注: 说明:设计道路剖面图

图注: 说明:水脉流水设计

图注: 说明:乌鸡养殖理念,根据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林、土壤提出

设计感悟

最初拿到命题的时候,小组内部做过很多讨论,我们是在无意中找到“汪陂涂”——一座湮没于历史和世人记忆的村落。是公认的“乌骨鸡”原种产地,时至今日,从汪陂涂走出去的乌鸡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地理的迁移和历史记忆的流淌,乌骨鸡发生了很多的“退化”。世人恐怕渐渐遗忘了正宗乌骨鸡应该具备的“十大特征”,离开汪陂涂的水土的乌鸡历经着种种变迁,它们也渐渐忘却了故土的味道。这是不是又很像我们许多的“游子”,漂泊浮萍在外,更有不少人已经扎根在外,对于他们的后代而言故乡变得陌生疏离。未来,又还会有谁记得那片土地里埋葬着我们的先祖?那片“桑梓地”是父辈一生的痛?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痛”。而我们想做的是“重塑乡土之于我们的意义”。“未来乡村”又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踏上寻找“汪陂涂”的旅程后,我们找到的答案是“传承”。传承自然山水生态,传承历史人文……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