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脉活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10 14:53

浏览量

604
作品编号:ILIA-S-20185791
主创姓名:谢佳玲
设计成员:张坤懿 姚映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乡野脉活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图注:鸟瞰图 说明:规划愿景

设计说明

本设计提取“水脉”的概念,以“奔流”、“纵横”、“清扬”、“涟漪”为主要要素进行提取,将其抽象为村庄和河流之间的交错带,活化乡村,提升景观。基地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丢失、缺乏活力和氛围感差上,但其优势也较为明显,如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异等。对于鹿窝乡村的活化,本团队认为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宜居+开发”,并且对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都应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1、生态:对环境的保护以外,还应考虑居民的生活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干预与破坏。比如生活中的能量是否能够循环。能否提出一种耕作模式,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物资所需。2、宜居:主要是当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问题,只有宜居、居有所乐,人口才有可能回迁;以及外来游客等的居住问题。3、开发:拓展思路,除了农业以外,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特色服务类型,把当地的优势和资源充分挖掘。

图注:策略分析 说明:我们提出四大策略来改善环境、解决“人”、“地”、“钱”的问题。

图注:概念分析 说明:本设计提取“水脉”的概念,以“奔流”、“纵横”、“清扬”、“涟漪”为主要要素进行提取,将其抽象为村庄和河流之间的交错带,活化乡村,提升景观。

图注:行为分析 说明:针对场地的使用者进行多层面的具体行为分析

图注:现状分析 说明:场地现状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良好、自然条件优异等。

图注:乡村生境营造 说明:对于鹿窝乡村的活化,本团队认为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宜居+开发”,并且对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都应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图注:效果图 说明:“生态+宜居+开发”

图注:以农业为基石 说明:多样的耕作模式提升当地农业

图注:以水为脊梁 说明:对贯穿场地的鹿窝河进行提升规划

图注:以水为脊梁 说明:考虑到水位变化,设计团队对驳岸进行合理的规划。

图注:以水为脊梁 说明:循环式水处理

图注:以文化为精髓 说明:提取当地的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和利用

图注:以乡村为载体 说明:考虑人与乡村的关系

图注:以乡村为载体 说明:考虑动物与乡村的关系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本方案的平面布局

设计感悟

项目选址于贵州省息烽县鹿窝乡,在分析基址的过程中,我们提炼这个区域的问题及优势。最后我们提出四大策略来改善环境、解决“人”、“地”、“钱”的问题。以现有的自然资源鹿窝河为脊梁,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为精髓,以鹿窝乡为实现载体,以农业为发展基石,打造城乡一体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示范点,快速推进鹿窝建设。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