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09 20:32浏览量
659图注:鸟瞰图 说明:总览场地前院建筑、水景、广场等处的景观,可以看到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联系。
设计说明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场地的平面布局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前院餐饮观赏区和后院杏林采摘区。前院包括餐饮区建筑、景观水体、展售馆建筑、晾晒广场,后院包括蓄水池、凉亭、观景台等。场地设计根据地形进行适应性设计,并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图注:立面图 说明:立面图包含了前院水景、餐饮建筑、广场和员工休息区建筑,可以看到清晰的空间层次。
图注:立面图 说明:立面图为场地前院,包含了餐饮建筑、过渡区庭院等空间。
图注:路线图 说明:场地交通中采用了人车分离的交通系统,两套交通系统互不影响。
图注:功能分区 说明:场地的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前院餐饮观赏区、展售馆、后院杏林采摘区。
图注:入口效果图 说明:场地入口处的墙体和护坡使用了当地的石材建筑材料,可以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入口处老杏树造景是保留了原有的杏树,并配合当地的草本植物,地域性特征明显。
图注:框景影壁效果图 说明:过渡区庭院的影壁使用了本土的黄泥材质,配合后面的柏树,形成景观小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图注:展售馆及广场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形式借鉴了当地单坡民居的建筑形式,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建筑组合形式来源于杏花花瓣的排列方式和花瓣数量。
图注:9广场效果图 说明:广场开阔,在秋季可以起到晾晒的功能,广场是下沉式的,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图注:前院水景效果图 说明:水景中的假山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青山,采用了大青山的石材,在场地中与场地后侧和前侧的大青山山脉进行呼应,增加了场地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图注:10展售馆建筑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效高低错落,具有形式上的变化,临街一侧建筑较低,靠近场地内的建筑较高。
图注:过渡区庭院效果图 说明:过渡区庭院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同时配合当地的草本植物、黄土秸秆等材料,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图注:展售馆庭院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庭院为五边形,庭院内种植造景柏树,建筑之间通过庭院相互链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图注:后院休闲凉亭效果图 说明:后院休闲凉亭的材料主要使用当地的木材,与周围环境融合较好,凉亭保留了场地原有的凉亭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图注:观景台效果图 说明:场地中的观景台位于场地后侧,可以总览场地风景,并能远眺场地远处的大青山,视野开阔良好。
图注:鸟瞰图 说明:总览整个场地的布局和规划,具有整体性,可以看到场地前院和后院的层次关系。
设计感悟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