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曲水——乌素图杏林特色农家院

艾景奖组委会

2018/07/09 20:32

浏览量

659
作品编号:ILIA-S-20185788
主创姓名:张家豪
设计成员: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项目名称:杏林曲水——乌素图杏林特色农家院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图注:鸟瞰图 说明:总览场地前院建筑、水景、广场等处的景观,可以看到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联系。

设计说明

杏林曲水——乌素图杏林特色农家院改造方案是基于乡村旅游视角下进行改造设计的,改造方案考虑到城市、特色农家院、乡村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顺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在设计中考虑到人、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设计出符合受众使用的特色农家院景观。 在场地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本土材料,种植了大量的本土植物,通过本土植物和本土材料的应用,凸显了场地的地域性,突出了场地的特色。场地的设计中采用了人车分离的交通设计,两套交通系统互不影响,车辆交通主要集中在场地入口部分。场地中的建筑借鉴了当地民居的单坡屋顶和双坡屋顶的建筑形式,与场地周围建筑相融合。展售馆建筑组合布局形式来源于杏花花瓣的排列形式和花瓣数量。场地中的水池在场地的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水池起到收集雨水、蓄水和灌溉的作用。场地观景台位于场地后侧,可以总览整个场地,并可以远眺大青山山脉,是场地中重要的观景区域,观景台视野广阔,有良好的视线范围。整个场地的设计具有生态性、地域性的特点,符合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环境。

图注:总平面图 说明:场地的平面布局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前院餐饮观赏区和后院杏林采摘区。前院包括餐饮区建筑、景观水体、展售馆建筑、晾晒广场,后院包括蓄水池、凉亭、观景台等。场地设计根据地形进行适应性设计,并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图注:立面图 说明:立面图包含了前院水景、餐饮建筑、广场和员工休息区建筑,可以看到清晰的空间层次。

图注:立面图 说明:立面图为场地前院,包含了餐饮建筑、过渡区庭院等空间。

图注:路线图 说明:场地交通中采用了人车分离的交通系统,两套交通系统互不影响。

图注:功能分区 说明:场地的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前院餐饮观赏区、展售馆、后院杏林采摘区。

图注:入口效果图 说明:场地入口处的墙体和护坡使用了当地的石材建筑材料,可以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入口处老杏树造景是保留了原有的杏树,并配合当地的草本植物,地域性特征明显。

图注:框景影壁效果图 说明:过渡区庭院的影壁使用了本土的黄泥材质,配合后面的柏树,形成景观小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图注:展售馆及广场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形式借鉴了当地单坡民居的建筑形式,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建筑组合形式来源于杏花花瓣的排列方式和花瓣数量。

图注:9广场效果图 说明:广场开阔,在秋季可以起到晾晒的功能,广场是下沉式的,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图注:前院水景效果图 说明:水景中的假山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青山,采用了大青山的石材,在场地中与场地后侧和前侧的大青山山脉进行呼应,增加了场地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图注:10展售馆建筑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效高低错落,具有形式上的变化,临街一侧建筑较低,靠近场地内的建筑较高。

图注:过渡区庭院效果图 说明:过渡区庭院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同时配合当地的草本植物、黄土秸秆等材料,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图注:展售馆庭院效果图 说明:展售馆建筑庭院为五边形,庭院内种植造景柏树,建筑之间通过庭院相互链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图注:后院休闲凉亭效果图 说明:后院休闲凉亭的材料主要使用当地的木材,与周围环境融合较好,凉亭保留了场地原有的凉亭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图注:观景台效果图 说明:场地中的观景台位于场地后侧,可以总览场地风景,并能远眺场地远处的大青山,视野开阔良好。

图注:鸟瞰图 说明:总览整个场地的布局和规划,具有整体性,可以看到场地前院和后院的层次关系。

设计感悟

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对场地进行调研,了解场地特征,并理顺城市、乡村、农家乐三者的关系,提出在乡村旅游视角下农家乐设计理念,即慢节奏、小型化、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低消耗、长期性的规划,农家乐的设计和开发需要理性,准确找到农家乐的特色和定位,对农家乐的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布局。 方案设计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学习,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方案设计中不仅仅需要对场地景观审美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到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场地的生态环境、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场地的辐射范围等诸多问题。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