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而过-------西安高校边界共享弹性景观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164142
设计成员:陈茜 石维维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穿“墙”而过-------西安高校边界共享弹性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项目区位
设计说明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不仅缺乏可用土地,同时人们对生活景观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中的绿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大批大学校园作为可用潜在绿地的价值日益凸显。本设计在认识到围墙在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重要性的同时,重新审视围墙的现有作用以及大学开放发展的必要性,包括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建设的要求、校园文化与围墙的“对接”; 最后提出了弹性空间下的校园与城市互动空间研究,包括加强校园文化空间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交通体系构建、弹性校园空间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校区的规划方式,本案将以中国的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介入场地。寻求校对校区和边界的重新设置,亦增强校园与边界的渗透性的目标。相较于目前的规划方式,本案在原有的场地机理上设计弹性空间,利用老校区原有的建筑外部空间,把功能与围墙的性质相结合。第一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构建面向公共交通的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提高教学、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减少重复建设。第二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构建面向公共交通的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提高教学、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减少重复建设。第三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大学校园不同类型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大学校园与围墙外的居民展现着一种特殊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活模式,本案通过对校园围墙边界的改造,促进学生与居民的良性互动,推动大学与社区的渗透与共生。在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关键是准确定位和满足周边和校园的有效需求,排除相关不利因素。本设计的概念源自细胞的渗透与.融合,通过一道无形的“墙”——活力步道将各个功能节点串联起来,构建出校内外活动相互穿插共享、和谐共荣的优美环境
图片属性:区位背景
图片描述:区位背景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现状问题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平面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设计推演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情景模拟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时间规划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鸟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场地构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模块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现状问题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平面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设计推演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情景推拟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时间规划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鸟瞰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场地构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模块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
设计感悟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不仅缺乏可用土地,同时人们对生活景观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中的绿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大批大学校园作为可用潜在绿地的价值日益凸显。 然而,中国大学校园通常采用一种类似”紫禁城“式的隔绝公共生活的规划方式,校园封闭的空间模式,造成了大学环境与其周边环境的差异与隔离。随着城市开发增强和高校外迁,城内校园规模不断被商业地产侵蚀,优越的自然文化和运动资源变得岌岌可危。
这种封闭式规划模式下,一道界墙使得包括各种学习与休闲设施在内的大学资源被限制在界墙内,无法被市民所共享,造成了大学与其周边环境的差异与隔离。
本案将中国陕西西安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设计介入的场地,设计在认识到围墙在中国现有教育体制下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通过重新审视边界,以及共享资源的现有作用,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大学校区的规划方式。 在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关键是准确定位和满足周边和校园的有效需求,排除相关不利因素。本设计的概念源自细胞的渗透与.融合,通过一道无形的“墙”——活力步道将各个功能节点串联起来,构建出校内外活动相互穿插共享、和谐共荣的优美环境。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