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樊笼,返自然——居住区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6/08/25 14:37

浏览量

2324
作品编号:ILIA-S-20164113
设计成员:熊娟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去樊笼,返自然——居住区景观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本设计在宏观(整条街,包含6个小区)到中观(大广场、小区功能分区、界面)到微观(楼栋单体、景观小品的设计)三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体系明确配合紧密。考虑了如下问题:小区界面如何与喧嚣城市相接、大量人口如何消除陌生感、高层住宅在地面通常会有大量消极空间,如何增强每栋楼的领域感来切割消极空间。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现代社会有樊笼。 樊笼以藩篱围筑。摩天大楼林立而起,登天易,方寸之间却难以回归,从高层住宅回到陌生的地面,其间有藩篱。高速公路,城南城北距离归零,社会不再宽容步行,处处体现隐性制约,快慢之间,有藩篱。从你到我,以往只有浪漫邂逅与车马书信,如今电话短信通讯软件丰富,“附近的人”几百个,爱好性格统统呈现,却不免让人茫然,这亦是藩篱。 社会发展与城市化给了我们无数的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人口爆炸,资源不足,《雅典宪章》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也带来负面效果:交通不畅,人流的时段性过强,有了汽车和高速路,社会会很自然地要求居民每天跨越城市上班。高层住宅的出现则是从功能角度出发的回答:更高的容积率,以节省下地面空间供人活动。但事实上,高层住宅楼下的空间往往是无人参与的,因为传统低层住宅的“巷道”换成了电梯,更大的通行量削弱了归属感。汽车和电梯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也如一道围墙,一道高空与大地、神行与步行、陌生与邻人的围墙。 久在樊笼里,何时返自然?人们是多么渴望回到大地和步行的尺度,回到人性的尺度。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