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CITY公共交通维生网络支撑起的城市

艾景奖组委会

2016/08/23 20:37

浏览量

690
作品编号:ILIA-S-20164036
设计成员:陈凯 侯庆贺 刘昌麒 林洲瑜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FREE CITY公共交通维生网络支撑起的城市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现状分析:城市交通拥堵

设计说明

近年来中国城市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显著增长,“堵城”现象加剧。有人提出通过“拆围墙”,打造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以解决交通问题。 但是,正如增加停车位并不能有效解决停车问题一样,增加道路治标不治本,绝非解决交通问题的长远之计!实践经验表明,机动车增多→道路水平垂直拓展→拥堵暂时缓解→机动车进一步增多→拥堵恶性循环。 本设计通过分析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增长、拥堵加重风险和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数据及排名,选取了交通拥堵问题最为严重且愈演愈烈的中国济南市某区域,进行步行系统、公交系统、绿地网络的重新规划,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创造更生态、更安全、更便捷、可持续的宜居城市。 步骤1:分析和补建区内基础设施,使之满足市民基本的日常需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商业、教育、医疗、安全、通讯、绿地。根据现状,画出基础设施的服务半径,在覆盖不到的地方进行补点。 步骤2:根据交通可达性改造区内路网,使各居住区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快速连接就近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便捷连接其他地点,规划公共交通网络骨架。 步骤3:沿路网、河流设计生态廊道,并串联现有点线面状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安全格局,达到“步步有景、处处见绿”,建设人与自然密切联系和谐共生的自在城市。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4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3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2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汽车保有量与拥堵风险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现状分析:济南汽车尾气污染物指标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区位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思考路线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设计理念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分析及补点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鸟瞰图:交通系统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鸟瞰图:绿道网络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网络分层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交通概念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1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2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3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效果图4

设计感悟

交通拥堵长期以来困扰着每一座城市,拓宽道路、增加道路、建高架或地铁……人们为寻求解决之法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成效甚微。 事实上,拥堵≠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拥堵≠增加路网密度,机动车道的增加,反映出“车权至上”的潜意识,反而带来更多问题。 比如“人权损害”,本应属于人自由行走跑跳的地面被机动车挤占,交通事故、人车纠纷、空气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生态忽视”,钢筋水泥的宽阔机动车道切断了自然生态廊道,使动植物、微生物的正常活动被破坏,城市发展对自然过程的影响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人们越想跑得快,越不得不在拥堵的道路上欲速而不达。 幸而,我们从荷兰的“生活化道路”和“无车社区”实践中得到启示,提出FREE CITY的概念,在不同尺度上采取不同策略,解决交通问题,根治拥堵。 WALK FREE自由步行:邻里尺度内(0.8km),除了满足必要的消防和工程修缮要求外,禁止私车通行,可以步行、骑自行车等小型代步设备,使人的行为重新主导路权。 PUBLIC TRAFFIC FREE免费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包括公交车、BRT、轻轨、地铁等,和步行系统无缝衔接,策略有合理设置站点、公交车和轻轨车厢搭载自行车等。 CAR FREE无私车化:“自给自足”的城区内(6km)有必要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和发达的公交系统,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区内禁止私车通行。如有额外需要到其他城区,可选择区际公交或区际快速路行驶私车。 FREE CITY自在城市:非机动交通、公共交通、私车系统结合为完善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道路沿线建设绿地,不但成为城市的交通线,还成为连接城市绿地的生态线。交通立体化把地面空间尽量还给行人和绿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交通问题的长久之计。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