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地下空间——曲村地坑院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6/08/18 17:16

浏览量

3234
作品编号:ILIA-S-20163879
设计成员:徐建美 刘恩亮 李延森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项目名称:被遗忘的地下空间——曲村地坑院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本项目为河南三门峡古村落“曲村”的居住环境设计,整体面积约68公顷,以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保护地坑历史文化为方案目的,场地分为六大功能分区,主要为农业观赏区、农业体验区、文化体验区、综合服务区、植被区和建筑区。北部保留原有建筑,东南角局部改造,中心大部分以保留和改造为主,设置了文化广场、休闲广场、下沉广场、健身区、游玩区、停车场、学校、医院、窑洞文化展览馆、儿童游玩区、蓄水池、主雕塑区、农家乐等多处景观节点。景观节点之间以道路网络有序连接,路网以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为主,通达有序,结构分明。对于植被绿化的建设,以生态为导向,以乡土植物为主角,恢复原有植被风貌,在局部景点引入特色观赏植物增强观赏效果,打造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最大限度的保留曲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整体规划,细节处理,把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入当地特色民居生活,在保护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开展商业活动,通过带动当地的旅游市场,提高居民的经济收益,使传统村落重现生活气息,达到继承传统保留文化的效果。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本设计从选址构思到设计再到方案的成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每个环节都深思熟虑,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通过对豫西曲村地坑院的保护设计与更新设计的实践,学到了许多在理论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感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加熟练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才能更有效率地学到与实践相吻合的经验。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对地坑院的真实写照,老百姓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德国人鲁道夫斯基最早形成文字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他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称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对窑洞建筑做了确切概括。   本设计旨在与在不破坏地坑院这一民居形式的前提下保护性更新,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种传统的民居形式继续传承,保留在从人们的视线中。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