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环山谷”北京影视城新型社区屋顶绿化空间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6/08/02 15:07

浏览量

1833
作品编号:ILIA-S-20163691
设计成员:于卓君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立体绿化设计
项目名称:“回环山谷”北京影视城新型社区屋顶绿化空间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立体绿化设计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基地位于北京,且为影视基地服务区域。北京,且不说其从元代以来就担任着中国首都的重任,仅仅是其建城就有三千多年,其中的历史文明、文化积累更是源远流长。本次设计既然位于这样一个文明古都,就必然应当将这份文化底蕴融入设计之中,才能真正的使设计与地域完美的结合。然而中国的北京,不单单是一个拥有千年文明的城市,更是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因此设计必然建立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基调之中。无论是北京千年古城的历史沉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亦或是影视作品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无非都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碰撞的结果。古往今来,从庄周梦蝶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所提到的时空穿越,无论是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国家,无论是传说古斯亦或是科学证明,人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索与探求从未停止过。 在物理学界,时间与空间的细微裂缝和空隙中存在着五维空间,通过这个五维空间,我们可以时间空间前行与后退的路径,通过虫洞,过去就在眼前。在这个前提下,过去的事物便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存在,它们只不过是当时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对其初始状态的排列组合的选择,换言之,当其回归原始状态,过去的事物便可以接受当下时间与空间条件下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从而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结合。 绿化与园林,正是代表了景观设计领域的现代与传统,那么将传统园林中的事物打回原始状态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的绿化设计,能否如同北京与影视作品一样带给人们时间与空间的冲击。

图片属性:导师资料整理 图片描述:(1) 项目位于杨宋镇,怀耿路与凤翔大街交叉路口。北侧紧邻凤翔大街,与凤翔公园隔路相对。 (2) 该建筑规划已出,建筑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私密性的多尺度建筑形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地上四层及地下一层。其中地上包括酒店式公寓3299㎡、底商(局部入口)175㎡、创客办公及配套3750㎡;地下商业区1515㎡、酒店配套670㎡、地下车库6425㎡。绿地率约为25%。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本次设计希望打造一个具有时空代入感的现代屋顶绿化空间,使观赏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因此选取什么元素作为时空的载体,是方案生成中最重要的问题。 相较于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山水就显得如此亘古不变。以山水作为设计载体,不仅能够配合北京怀柔山城的特点,更能够以不变衬托内容的不同。山水依旧是当时的山水,但山水中承载的事物已经随着时空的变幻而发生了改变,将现代生活带入传统园林之中,更能给人心灵上的冲击。融时空于山水,以山为底,以水为桥,使人于千年不变的山水中感受时空变幻。 充分考虑立体绿化景观设计中设计与建筑风格不一致的问题,对地形抬升时并没有直接采取山地地形,而是考虑了整体建筑风格之后,将山地几何化,采取台地的形式,既能满足设计对山的形体要求,又极具构成几何感,和建筑立面起伏的立方体块相映成趣。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具体的功能区域设计中,在动的区域加入可供青年人聚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旱喷舞台,以及可以自己发掘其功能的木质娱乐活动场地,辅以层叠式座位,小型学习讨论区域,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结合为创业青年人及热爱活动的人群提供一个活泼的娱乐学习空间。 由于社区中无论是办公区域、酒店、公寓对周围环境基本要求都是安静祥和,所以在整体规划中静的区域占大部分,在东侧建筑和南侧建筑的顶部,主要以办公学习区域及幽静小游园为主,在以商业和酒店为主的东侧建筑顶部因其特殊的经济目的需要,以“石”为主题,设计了小型户外咖啡厅及叠水景观。 南侧建筑开辟为年长人群活动区域,将“意”置于首要地位,幽深的植物种植配合青石山水、景观休憩亭、瓦片地雕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小品景观,抒情表意,置身于此的空间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感官来感受,而且可以通过叮咚流水声、丹桂的清香以声味入景,引发人与自然的无限遐想。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具体的功能区域设计中,在动的区域加入可供青年人聚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旱喷舞台,以及可以自己发掘其功能的木质娱乐活动场地,辅以层叠式座位,小型学习讨论区域,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结合为创业青年人及热爱活动的人群提供一个活泼的娱乐学习空间。 由于社区中无论是办公区域、酒店、公寓对周围环境基本要求都是安静祥和,所以在整体规划中静的区域占大部分,在东侧建筑和南侧建筑的顶部,主要以办公学习区域及幽静小游园为主,在以商业和酒店为主的东侧建筑顶部因其特殊的经济目的需要,以“石”为主题,设计了小型户外咖啡厅及叠水景观。 南侧建筑开辟为年长人群活动区域,将“意”置于首要地位,幽深的植物种植配合青石山水、景观休憩亭、瓦片地雕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小品景观,抒情表意,置身于此的空间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感官来感受,而且可以通过叮咚流水声、丹桂的清香以声味入景,引发人与自然的无限遐想。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具体的功能区域设计中,在动的区域加入可供青年人聚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旱喷舞台,以及可以自己发掘其功能的木质娱乐活动场地,辅以层叠式座位,小型学习讨论区域,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结合为创业青年人及热爱活动的人群提供一个活泼的娱乐学习空间。 由于社区中无论是办公区域、酒店、公寓对周围环境基本要求都是安静祥和,所以在整体规划中静的区域占大部分,在东侧建筑和南侧建筑的顶部,主要以办公学习区域及幽静小游园为主,在以商业和酒店为主的东侧建筑顶部因其特殊的经济目的需要,以“石”为主题,设计了小型户外咖啡厅及叠水景观。 南侧建筑开辟为年长人群活动区域,将“意”置于首要地位,幽深的植物种植配合青石山水、景观休憩亭、瓦片地雕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小品景观,抒情表意,置身于此的空间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感官来感受,而且可以通过叮咚流水声、丹桂的清香以声味入景,引发人与自然的无限遐想。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竖向设计主要体现在场地地形起伏与桥体的关系上。 正如钱咏所说“造 园如作 诗 文,必使曲 折 有 法,前后呼 应。” 对桥体和地形的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排列,使桥体依附于地形的起伏、景观的更替、功能区变化而变化,营造独特、整体、和谐的连续流动空间。并且将中国传统园林连接方式拱桥、九曲桥等融入其中,使桥体在连接三栋建筑的同时,与传统园林结合,同样的连接方式,再重新打破组合之后,形成具有现代生活要求的新形式。 桥体层次分明,或跨地形或悬空于地形之上、或相切于地形腰部或沉于谷底、或是依附于形体盘旋或是连接两栋建筑物,最高部分距屋顶平面达5m,最低部分直接建于屋顶平面之上。整座桥体高低起伏、变化多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连接路线,更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无论是绿化还是园林,在景观设计中,小品设计都其中的点睛之笔,小品景观设计不仅具有为游览者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区域的功能,更是因为其形体不拘一格的特点,成为设计者融入自己思想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因此,对与传统园林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解决,主要从小品景观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设计通过对北京传统园林的分析考察,将其中景观构筑进行拆分,摒弃其它装饰,使其回归最初始的状态,并总结为连接、开洞、图案、遮盖、基座、围合、支撑七大类,通过最清晰的LOGO表现形式进行表格汇总,结合本次设计功能需要,选取其中部分构件进行组合,形成更贴近现代人们生活的新的艺术形式。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在对娱乐场地的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遮盖部分进行组合,形成波动起伏的一系列走道。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使用功能及使用者地位不同,建筑物的遮盖部分即其顶部具有很多不同的样式。对屋顶进行概括,仅使用其最具特色的形态特征作为元素加以利用,既打破常规对传统屋顶的看法,组合后的场地具有“高度”“缓坡”“平面”等多样形式,没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定位,鼓励使用人群释放天性、发挥想象力,或作为滑板滑道、或作为简单的休息场地,发掘不同的休闲娱乐方式。 设计摒弃了通常娱乐场地中水泥或其他材质,使用了木头作为场地设计材质,天然的木色与设计整体传统风格相呼应,彼此协调,从而使其既能达到人工美与自然美融合的境界,又具备现代生活要求。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1) 观景平台设计 连接两栋建筑之间的桥体空间视野开阔,既可以观赏屋顶景观,同时建筑周边风景也映入眼帘,因此在此处设置观景平台。 在围合分类中,折屏兼具围合及装饰功能,但传统屏风归于传统家具之一,在景观设计中极少出现。取折屏形式与中国传统六角基座结合形成,于界面上开洞,借助观景平台来观赏别处风景,进一步利用空 间,小 中 见大,形成空间中的框景与借景。 (2) 休憩亭设计 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传统园林,亭子都是很重要的休憩空间。本次休憩亭设计从分类中重新选取组成元素。首先,将六角开洞和极具中国特色的冰裂纹图案结合,共同构成具有几何感的顶盖。其次,以支撑将基座与顶盖相连接,支撑起亭子内部空间。辅助以山、水、花木,形成虚实兼备的休憩景观空间。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设计总彩屏图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方案基本效果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效果图展示 “石”主题户外咖啡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效果图展示 娱乐休闲水池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效果图展示 运动娱乐休闲场地

图片属性:自摄 图片描述:1;300实体模型 独立制作

图片属性:自摄 图片描述:1;300实体模型 独立制作

图片属性:自摄 图片描述:1;300实体模型 独立制作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彩屏总平面图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自绘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随着立体绿化逐渐的普及,国内外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立体绿化项目,但将传统文化精华部分融入立体绿化并不多见。因此应当使立体绿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让立体绿化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设计手法,从而成为一种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闪光点。 解决统一的设计手法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好地融合是本次设计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本次设计为立体绿化中屋顶绿化空间景观的探索与设计,解决现代立体绿化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力求通过从整体形态到小品景观设计,在立体绿化现代设计方式与北京传统园林设计元素中找到契合点,融当地特色于建筑立体绿化之中。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上一篇:流动的水库

0
1815

下一篇:边缘——知觉下的“触点”

0
1636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