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共生——从人造自然到师法自然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8/25 19:08

浏览量

780
作品编号:ILIA-S-20153082
设计成员:傅娇阳 王兴达 顾梦洁 李乐乐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与自然共生——从人造自然到师法自然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公共空间

图片属性:展板图1 图片描述:对于设计的地块分析、设计思考、设计思路以及分析

设计说明

本设计力求解决苗圃的更新设计问题,丰富苗圃的功能,增加苗圃的植物群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丰富苗圃植物群落,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2、丰富苗圃的功能性,打造休闲观光苗圃。3、解决苗圃周边的内涝问题等。 具体措施是:首先,在充分考虑场地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本着对场地最小的干预性的设计原则,保留了苗圃中原有的植物,将乔木、灌木、花灌木、地被合理搭配,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可持续性景观。 第二点,丰富苗圃的功能性。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将苗圃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充分利用场地的地理优势和游憩价值,开发饮食文化,植入绿色综合体建筑,营造兼具生产及休闲度假观光功能的休闲观光苗圃。 第三点,为了缓解暴雨天城市内部分地区积水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苗圃中设计了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利用的系统。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来收集雨水,雨水通过沉降和自然净化被收集起来,用于苗圃中植物灌溉,部分的设施用水及日常生活用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生态可持续的自然空间,让人们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

图片属性:设计思考 图片描述:根据基地周边的分析,以人群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人为本,走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片属性:设计原则 图片描述:设计三大原则:1、以人为本 2、可持续 3、节约型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区位分析 图片描述:该张针对设计地块的总体的大致区位进行一个大致的地理位置得分析了解。

图片属性:基地分析 图片描述:该张针对设计地块的周边进行了基地周边资源分析。

图片属性:植物设计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植物季相变化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图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水净化生态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原则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区位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基地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思考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植物设计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植物季相变化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图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效果图表现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区位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基地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思路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设计原则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效果图表现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水净化生态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水净化生态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像大自然学习自然系统中自带的水自净的原理,即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群落的完美配合,借此来可持续进行水自净处理。

图片属性: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图片描述:这也是我们师法自然的一个方面,了解并利用大自然对于雨水的收集利用,从而可持续性地解决城市暴雨天气排水网失灵形成的内涝问题。

图片属性:效果图展示 图片描述:多角度表现设计图

图片属性:设计图分析 图片描述:从不同的6个方面对设计平面图进行分析

图片属性:植物设计 图片描述:从乔木、花灌木、地被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致的植物配置设计。

图片属性:植物季相变化 图片描述:摘取典型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植物,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为底,四大时令表现设计地块的植物季相变化。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展板图2 图片描述:对于设计的效果图展示、植物设计和季相表现

图片属性:封面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区位分析 图片描述:该张针对设计地块的总体的大致区位进行一个大致的地理位置得分析了解。

图片属性:基地分析 图片描述:该张针对设计地块的周边进行了基地周边资源分析

图片属性:设计思考 图片描述:根据基地周边的分析,以人群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人为本,走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片属性:设计原则 图片描述:设计三大原则:1、以人为本 2、可持续 3、节约型

图片属性:水净化生态技术运用 图片描述: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自然系统中自带的水自净的原理,即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群落的完美配合,借此来可持续进行水自净处理。

图片属性: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图片描述:这也是我们师法自然的一个方面,了解并利用大自然对于雨水的收集利用,从而可持续性地解决城市暴雨天气排水网失灵形成的内涝问题。

图片属性:效果图展示 图片描述:多角度表现设计图

图片属性:设计图分析 图片描述:从不同的6个方面对设计平面图进行分析

图片属性:植物设计 图片描述:从乔木、花灌木、地被三方面做了大致的植物配植设计

图片属性:植物季相变化分析 图片描述:摘取典型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植物,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为底,四大时令表现设计地块的植物季相变化。

设计感悟

此设计是为了在尽可能最小干预的情况下解决苏州狮山片区苗圃用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使得该地块能成为城市人民的绿色空间并且能适时解决城市问题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地块。其一,狮山苗圃地块反映出苗圃植物的单一性和生态系统薄弱的问题,这种情况出现在寸土寸金的狮山片区是不合适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用地面积占总面积比重越来越大,绿地面积萎缩,人均绿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开始重视保护和维护城市中的不多的集中绿地,可持续地利用城市中的集中绿地。其二,如今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增多,而城市给排水设施尚未更新完备,时不时的暴雨天气使得排水系统失灵呈现内涝的问题,影响植物动物人类的活动。而自然山野却能很好的解决雨洪爆发问题,我们要向自然学习,了解并利用其原理,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美丽愿景。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上一篇:消失的界限,融合的空间

0
551

下一篇:未雨绸缪

0
544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