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为河——青岛莱西市潴河生态修复公园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4/08/28 15:44

浏览量

1248
作品编号:ILIA-S-20142289
设计成员:高兆(西南大学)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织梦为河——青岛莱西市潴河生态修复公园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2.用地现状:包含外部交通分析及服务对象分析。

设计说明

在尊重场地原有自然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和历史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群的城市休憩湿地公园。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利用填挖方的平衡技术,对场地中局部河流仅限了适当的拓宽。场地中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功能完善。此外,根据岛屿生态地理学原理,在拓宽的河流中不规则的安置了若干生态浮岛,对于保护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都有益处。在局部允许游人近距离接触浮岛,极大的增强了亲水性和多样化的游憩体验。在场地的南部,设置了一条2~4米,高低起伏的架空红色栈桥,提供给游人丰富的垂直体验空间,同时用一抹红色界定了城市地标。同时,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地,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用最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程,创造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城市已经远离自然太久,利用这一块城市与自然交界的场地,用设计编织起童年的梦,利用湿地的生态修复功能,寻找乡土景观中失去的归属感,延续和改善和谐的人地关系关系,让城市回归自然。

3.人文与自然过程

4.景观评价

5.设计思路及设计概念

6.总平面图

7.景观结构图:“一心一带六区”。 一心:基地中下游一片冲击河床,适宜整理为大湖面营造中心景观。 一带:由前农业——农业——工业——后工业的历史沿革,建立起起承转合的景观秩序和流程,形成完整的时间景观带。 六区:依据前期详细分析,打造入口景观区、生态修复保育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休闲观赏区、生态缓冲控制区六区。 景观节点图:突出四大节点,分别为入口节点,小区景观大道节点,中心湖节点和高架栈道节点。

8.竖向设计图:尊重原有场地地形,仅在局部进行填挖方。 功能分区图:场地分成六大区域。

9.道路分析图及视线分析图

10.环境解释系统分析图:场地中一条线性解释廊道,具有教育意义,增加人的环保意识。

11.鸟瞰图及夜景效果图

12.生态技术图:展示场地中使用的部分生态手段和技术。

13.环境专项规划图1

13.环境专项规划图2

1.前期分析:包含区位分析及自然特征。

设计感悟

景观设计应该延续着场地的历史变迁,展示着场地的特性,也彰显着自然和人文交织的和谐。设计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选择,有时候一根线一个点,就能对场地带来很大的改变。设计是一种博弈,在各处要求中寻找平衡,去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在本案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打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设计的开始,我们面临的是这样一条河流:上游在荒芜中颓废,下游在规整中失去活力。我们可以选择规整的驳岸和大气的轴线,让这条河流气势如虹。但是我们想到的更多是童年的那些记忆:当我们小的时候,河流是自然亲近的。城市生活似乎让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水泥森林里规整而乏味的绿化让我们乏味。然而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设计,让城市拥抱绿色,回归自然。属于这个城市的野生植物,可以在这条河边自由扎根和生长,用自己的功能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属于这个城市的河流,在适合的河道里继续滋润这片土地,一如既往。这些曾经与我们和睦共处的自然,正是时间流逝、景观变迁中我们要追寻和回归的真谛。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