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邻里共同体的社区中枢滋养计划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21
主创姓名:李子骏 刘晨阳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
项目名称:基于邻里共同体的社区中枢滋养计划
院校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高源
设计时间:2024-10-20
项目地点:中国天津
项目规模:12.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建筑
鸟瞰效果图
设计说明
在当代都市化进程中,社群关系的原子化倾向日益显著。本方案以构建可持续的邻里共同体为目标,通过"三级交互网络+五维生态系统"的创新架构,重塑社区空间的人文温度与生态智慧。方案采用"核心中枢-次级枢纽-神经末梢"的三级空间组织策略:核心中枢作为社区核心,集成智慧商业与共享交互功能;四个次级枢纽采用下沉式广场形态,运用地形高差创造多标高交互界面,形成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立体海绵系统;单元间的公共廊道系统编织成神经脉络网络,植入青年创客空间、智慧健身舱等模块化设施,催化社群互动。
在空间营造层面,采用"立体复合开发+生态基底重构"策略:首层通过生态架空释放出40%的地面空间,形成连续的城市森林界面,采用弹性空间设计,预留未来功能置换的可能,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适应性;中层设置漂浮花园连接各居住单元。垂直叠合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微气候调节能力。形成"空间赋能交往-交往激活社区-社区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是未来社区生活范式的生动演绎,让绿色科技与人文关怀在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中实现完美共生。
前期分析图
总平面图
场景构建分析图
设计感悟
本项目深度诠释"绿色智造·和谐共生"的当代命题,构建了可复制的未来社区范式。其独创的"中枢滋养网络"通过三级空间架构精准破解现代社区交往困境——中央活力核联动下沉式次中枢与毛细血管般的公共廊道,形成多层级交互界面,植入智慧商业、共享运动等复合功能,使空间成为社交催化剂。
设计亮点
设计以"邻里共同体中枢滋养计划"为核心理念,构建三级活力网络系统,打造多维复合的社区生态。通过中央活力中枢串联四个下沉式次中枢广场,形成"一核四翼"的立体交往矩阵;依托神经脉络系统串联青年公寓、共享健身房等12处公共节点,编织500米活力生活圈。创新植入呼吸、光合、运动、神经、交往五大生命系统:底层全架空释放3.2公顷地面空间,打造垂直绿化呼吸廊道;光合系统整合屋顶农场与下沉广场,形成立体生态网络;运动环廊串联全龄健身设施,构建健康生活场景。特别设置社区会客厅、共享厨房等交往容器,通过空间叠合设计促进邻里互动,使社区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实现空间赋能与社群共生的创新实践。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