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地修复-基于双碳理念下的景观规划生态修复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31 00:01

浏览量

312
作品编号:ILIA-S-202412937
主创姓名:张佳雯
设计成员:杨璐 李莹 杨颖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恢复性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泥炭地修复-基于双碳理念下的景观规划生态修复设计
院校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恢复性景观设计

11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该场地位于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辖曼镇。若尔盖湿地是全球最大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中国第二大草原。 2005年热尔大草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其中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储量达41亿立方米。 泥炭地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生存环境,也是微生物、土壤动物的生活场所。它可以调节河水径流量、削减洪峰、均化洪水,因此也被称为天然蓄水库。同时由于泥炭地的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对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当地人们过度放牧,大力开发牦牛养殖,而忽略了泥炭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的限度和人们建造排水渠排水、挖泥来解决生产的一系列不合理行为导致泥炭地面积锐减,“碳汇”逐渐向“碳源”转变。该项目探索了以减少牦牛过度放牧带来的危害为契机,实现泥炭地生态修复的策略。包括在居民区改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源,合理规划人居活动与农田分布打造特色宜居景观环。河水引入河道改造,使泥炭地自然扩张。建造植物廊道以此隔绝沙化侵蚀和牦牛啃食。旨在利用风景园林的手段来对泥炭地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堤坝,保护川西居民,提高人居幸福感,增加泥炭地生态弹性。

11

设计感悟

基于双碳理念我们团队对于探索了以减少牦牛过度放牧带来的危害为契机,实现泥炭地生态修复的策略。包括在居民区改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源,合理规划人居活动与农田分布打造特色宜居景观环。河水引入河道改造,使泥炭地自然扩张。建造植物廊道以此隔绝沙化侵蚀和牦牛啃食。旨在利用风景园林的手段来对泥炭地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堤坝,保护川西居民,提高人居幸福感,增加泥炭地生态弹性。

设计亮点

河水引入河道改造,使泥炭地自然扩张。建造植物廊道以此隔绝沙化侵蚀和牦牛啃食。旨在利用风景园林的手段来对泥炭地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建立植物堤坝,保护川西居民,提高人居幸福感,增加泥炭地生态弹性。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