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更新的景观设计——金陵船厂
作品编号:ILIA-S-202412889
主创姓名:肖语泽萌
设计成员:尧子荑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基于城市更新的景观设计——金陵船厂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曾昕
设计时间:2024-06-20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船厂
项目规模:98.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前期分析
分析了场地现状与场地问题,发现其场地的活力并设计了内部的场地功能分类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定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陵船厂,我们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将这一昔日的活力厂房转变为集商业、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新兴城市区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和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激活历史记忆,融合现代元素:保留船厂原有的工业风貌,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既具历史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空间。打造多元业态,促进文化交流:通过引入商业、文化、艺术等多种业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区域活力。廊桥串联:在中心广场设计一系列精美的廊桥,它们不仅作为视觉焦点,更是连接周边楼房与广场的重要通道。廊桥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与船厂原有的工业气息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融入绿化与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格子划分:整个场地采用20×20米的格子进行划分,这种规整的布局既便于管理,又能为后续的业态布局提供灵活性。每个格子可以根据需要规划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街区、艺术展览区、休闲广场等。记忆点设置:广场上每隔40米设置一个记忆点,这些互动装置不仅是对船厂历史的致敬,也是吸引游客驻足、拍照打卡的亮点。通过这些记忆点,游客可以感受到船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概念生成与平面生成
记忆点设计,建筑与廊桥形态生成,模仿绳线编织,建设编织城市,平面图生成
中心建筑设计
本节点在金陵船厂原建筑基础上,对建筑的外形,结构和框架进行改良和重点设计,设计穿插廊道,镂空天窗,玻璃楼梯间等将空间结构优化和串联,建筑之间设计小的记忆点广场使其与整体策略相呼应,做到设计的相关性和整体性。通过对原有厂房保留并进一步设计改造的方式更新场地中心建筑。将新型厂房与人行天桥相结合,同时增加厂房的使用功能:办公,商业,文化,艺术等,为金陵船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做到对船厂的更新和升级。
中心广场设计
本中心广场设计旨在打造一个既具现代感又富含历史韵味的公共空间。我们通过条带式设计手法将原本船厂的船体元素巧妙地融入广场设计中,与设计的桥梁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中心广场处既是条带的起点也是终点,这里是整个金陵船厂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对于整个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整个场地通过20*20m的格子划分,每隔40米设置一个记忆点,这些记忆点既具有装饰性,又具备功能性。
设计感悟
我们成功地将金陵船厂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工业遗址,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保留工业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新型城市空间。通过保留和改造原有的工业建筑,我们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同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功能,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设计了多种业态布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计亮点
在项目规划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多种业态布局,包括商业街区、文化艺术展示区、公共休闲空间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业态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综合体。我们注重业态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确保整个区域既能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体验。在空间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廊桥串联、格子划分等创新手法,将区域内各空间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便捷、舒适的步行网络。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区域的整体连通性,还增强了游客的步行体验。同时,我们注重细节处理,如记忆点的设置、绿化景观的打造等,都体现了我们对品质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我们尊重船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保留和展示历史元素来传承文化记忆。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区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这种平衡使得金陵船厂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也具备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潜力。通过金陵船厂的设计改造项目,我们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商业、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还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还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