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伊岛的灾后思考:重塑区域韧性的景观规划
作品编号:ILIA-S-202412840
主创姓名:陈柏铄
设计成员:封峥 郑炜荣 郑灿威 何雅萱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恢复性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毛伊岛的灾后思考:重塑区域韧性的景观规划
院校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洪婷婷 阙晨曦
设计时间:2024-05-15
项目地点: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县
项目规模:大规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恢复性景观设计
区位分析及火灾成因剖析图
对场地区位及历史相关火情数据进行图示化表达。同时展示本次火灾发生的时空过程以及剖析诱发火灾的主要因素。
设计说明
项目旨在探讨毛伊岛的防火韧性景观建设方案。设计发生在毛伊岛的三个典型区域:城市、荒野和林地。在城市区域,首先通过植物恢复来减少火灾对场地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重新设计和种植来提高城市区域的弹性。在森林地区,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入侵禾草物种的数量有所减少。荒野区的设计将以毛伊岛过去大力发展农业后保留的斑驳的自然质感为基础,结合荒野区的火险分布进行
本项目首先分析了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入侵植物在遗址历史上的时空分布、入侵机制,评价了入侵植物对火灾的负面影响。其次,结合多年来该立地不同产业的生产和产值数据,详细分析了该立地产业状况的转变过程以及伴随而来的入侵植物种群的发展过程。
随后,收集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生境质量、农用地生产力等数据,分析立地原野区不同类型土地未来转型发展的适应性。
最后,一方面根据城市和林区的植被状况,构思了毛伊岛城市和林区的韧性建设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在GIS中对场地DEM、土地条件、人为因素、气候等相关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场地整体的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场地特殊的土地自然纹理,在荒野区进行新的韧性景观斑块设计。
场地评估及火灾危害分析图
通过多维度的评估,证明场地良好的农业适应性及农业潜力;同时运用gis对场地不同区域的火灾风险分布进行评估。最后通过了受灾场景鸟瞰图展示了火灾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需要恢复的迫切性。
设计策略框架及设计后场地鸟瞰图
提出场地总体策略以及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合本土地貌特征重新改造景观斑块的策略。同时通过鸟瞰图展示荒野区域在设计后不同年限中的场景效果。
林地区域及荒野斑块设计场景及分析图
本页主要展示了毛伊岛林地区域以及荒野区域中植物斑块、牧场斑块、农田斑块具体的灾后修复及韧性构建措施以及设计后的场景。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2023年夏威夷大火为背景,因此方案对于在景观恢复及韧性景观构建方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方案全面地探讨了岛内区域的韧性策略同时聚焦于火灾高发地——荒野区域的设计,不同类型的斑块将有自己应对入侵植物和恢复力建设的策略,这些新的斑块也将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
设计亮点
1.通过gis评估得到场地整体的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场地特殊的土地自然纹理,重构景观斑块斑块设计。
2.梳理易燃入侵草本植物的生物、生理特性,综合采取人工、化学、生物手段针对性治疗,并在不同地带,适地适树,选取可利用乡土植物重构植物景观。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