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众聚,居者无界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30 00:56

浏览量

216
作品编号:ILIA-S-202412827
主创姓名:王玥
设计成员:杨雅涵 梅佳婕 鲍昱延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水清众聚,居者无界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严军 、熊伟婷
设计时间:2024-06-20
项目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项目规模:1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前期分析与设计方案

安庆市宿松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良;场地文化丰富,宿松十景“古寺燃灯,双井夜月”即在此地,此地更是诗歌、黄梅戏等戏曲文化荟萃之所;场地周边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如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等,但场地功能单一,活力较差,未能积极利用周边旅游资源。 同时,随着科技发展,场地部分河道受到污水排放污染,急需生态修复改造;场地积累的诸多文化失语,文化急需再现;场地串联的多村落失活,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需建设全龄友好的社区公园。不禁发问,何时还我清流澈,再听溪声伴月明?如何让河镇居民与自然更友好的联系?如何让河镇居民更好的参与到生活当中?如何让河镇居民与二郎河更亲密的联络?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全龄友好视角下的“共生、共享、共建”。

设计说明

项目选址于安庆市宿松县二郎河,设计范围约为18公顷。二郎河发源地三面尖是大别山余脉的壮丽延伸,其串联“南国小长城”之巍峨;重现“严恭石道”之自然;孕育诗词歌赋、黄梅曲艺之文化;二郎河呈线形展开,沿河集镇,聚镇成景,宿松十景“古寺燃灯,双井夜月”即在二郎。 随着科技发展,二郎河道水质受污,其积累的诸多文化失语,其串联的多村落失活,二郎河道鱼虾匿迹、水草枯黄,昔日行人不现。不禁发问,何时还我清流澈,再听溪声伴月明?如何让河镇居民与自然更友好的联系?如何让河镇居民更好的参与到生活当中?如何让河镇居民与二郎河更亲密的联络?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全龄友好视角下的“共生、共享、共建”。首先,设计结合二郎河所地处的山水格局及场地自然资源的特征,使老人、儿童、青中年参与到自然当中,提出“自然共生”。其次,基于场地文化地域特征,将场地文娱元素融入到生活当中,以期达到“生活共享”。最后,基于多村落所系的群聚特征,使得全龄参与到场地建设当中,以期达到“社群共建”。

社群共建

在这片由多个村落紧密相连的土地上,我们倡导一种全新的村落参与模式——“社群共建”。基于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生活轴线,我们提出全龄参与(儿童主要建设游戏场域、青年主要建设生活场域、中老年主要建设文化场域),这不仅建造了物理空间,更构筑了一个充满活力、包容与互助的社区精神空间。

生活共享

针对场地文化地域特征、当代社会人群所需娱乐元素,在尊重原有历史肌理的背景下,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与与河道居民生活相结合,形成“文化重现、活力再现、自然又现”三个大主题。同时将露营、滑板等娱乐元素;黄梅戏、诗歌等文化元素;木栈道、树林等自然元素注入到多个小空间当中,以期达到“生活共享”。

自然共生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进展,二郎河自然生境遭到破坏,河道的生命力也随之消逝。为重焕河道的活力,我们在竖向空间中构建了浮岛、溪流和湿地泡的三级结构,在平面设计上,我们修复了多处植物生境,增设引鸟招鸟设施,旨在更新河道水质的同时,为动物也提供栖息场所,为河道居民提供体验场所,以期达到“自然共生”。

设计感悟

安庆市宿松县二郎河景观设计中,基于全龄友好理念,结合场地资源,提出“自然共生”、“生活共享”和“社群共建”三大核心概念,构建浮岛、溪流、湿地泡三级水质净化结构,设计基于人群活动轴线下的多功能景观节点,串联居民生活圈与社群物质空间。旨在恢复河流生境,促进全民参与,将多个社群紧密的串联在河岸两侧。

设计亮点

在河流受污情况下,二郎河逐渐丧失了生命力。人、自然与场地的失衡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设计创新性的将全龄友好理论贯彻在“自然共生”“生活共享”“社群共建”三个层面,在自然角度,构建了浮岛、溪流和湿地泡的三级结构;在生活角度,提出“文化重现、活力再现、自然又现”三个大主题;在社群角度,基于居民生活轴线,我们提出全龄参与建设,从而焕发二郎河区域“沿河集镇,聚镇成景”的河岸活力。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