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物的景观——南京城东生态廊道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28 17:53

浏览量

748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45
主创姓名:王鹏宇 张涵 孙怡宁
设计成员:张涵 王鹏宇 孙怡宁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恢复性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为生物的景观——南京城东生态廊道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王晓俊
设计时间:2024-05-25
项目地点:江苏南京
项目规模:140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恢复性景观设计

总体策略及总平面图

针对南京仙林生态主廊道目前存在的水陆野生动物通行路径不畅、局部生境薄弱等问题,从水路廊道贯通、生境修复、人类活动置入等三方面提出总体规划策略,对现状存在动物通行瓶颈的点位以此进行落位并制定优化方案。划定重点区段,并选定深入设计的瓶颈点位和景观区域。

设计说明

本项目研究范围基于上位规划划定的南京城东片区仙林生态主廊道,包含灵山、桂山、龙王山三座山体,及九乡河、七乡河两条河流,在南京核心的生态网络中具有较为核心的支撑地位。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及道路对原有的生态廊道造成了侵蚀和切割,片区对城市生态完整性造成威胁,场地原有的优越自然条件遭到破坏。 团队通过MSPA斑块识别、通行成本图绘制以及最小成本路径计算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的修正,提取出片区内陆地及湿地野生动物的最适通行路径,并对沿线由城市道路、极端地形、水体等原因造成的通行瓶颈进行定位,依次拟定解决方案,实现片区内陆地及湿地野生动物迁徙廊道的东西贯通。选定其中复杂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瓶颈点,结合生态桥、野生动物地下通道、人工湿地、林相改造等手段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营造出5处兼具生态修复和城市生态科普功能的示范性景观核心区域。

研究方法及分区设计

团队通过MSPA斑块识别、通行成本图绘制以及最小成本路径计算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的修正,提取出片区内陆地及湿地野生动物的最适通行路径,并对沿线由城市道路、极端地形、水体等原因造成的通行瓶颈进行定位,依次拟定解决方案,实现片区内陆地及湿地野生动物迁徙廊道的东西贯通。选定其中复杂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瓶颈点,结合生态桥、野生动物地下通道、人工湿地、林相改造等手段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营造出5处兼具生态修复和城市生态科普功能的示范性景观核心区域。

生境设计及景观建筑设计

在各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种类生物的巢居、摄食等需求,针对林地、湿地等生境类型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法,包含种植设计、人工湿地设计等内容。充分考虑各重点区域周边社区及基础设施情况,置入景观建筑,提供社区服务、生态观览科普等面向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勾勒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图景。

生态桥及野生动物地下通道设计

对选定的重点瓶颈点位,综合考量水陆生物通行廊道贯通、城市交通需求、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城市生态景观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生态桥、野生动物地下通道及复合通行结构的具体设计方案,其中包含形态设计、空间设计、覆土种植设计、结构设计等深入具体的设计内容。

设计感悟

本项目所关注的城市生态空间破碎化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前期研究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进行定量分析,调研分析内容详实,为设计内容提供较强的支撑和参考。设计内容综合考虑了生态廊道区域内的生物通道贯通、生境优化、生态科普、社区服务等问题,策略考虑全面,设计深入完整,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设计亮点

本项目借鉴国内外生态廊道相关研究,采用生态桥和野生动物地下通道作为解决城市交通和野生动物通行路径交叉问题的主要手段,具有创新性。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中,有机结合城市中的人类活动需求,勾勒出城市居民与城市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愿景,桥、涵洞、生境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有利于打造生物友好型城市名片。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