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28 12:03浏览量
1103场地背景分析
日遗化武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共生产了大约518万枚化学弹药。1945年日本战败后将大量的化学武器遗留在了中国的不同地点。战争虽然已结束近70年,但日遗化武仍在严重威胁和危害着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哈尔巴岭是国内已发现的最大日遗化武埋藏点。场地内大量炸弹被埋入土壤中,对场地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体场地被分为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设施进行管理,保存,摧毁挖掘出来的炸弹。
设计说明
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们可以将场地总结为三种问题,第一,战争遗留的污染以及材料处理问题。第二,场地内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第三,在区域周边的人民群众所受的心理伤害难以治愈。化学武器所含的有害物质砷对土壤影响最大。 为此对于场地的管理我们提出三个步骤,首先进行土地风险监测,然后制定修复方案,并在实施后进行场地监测和管理。同时针对土壤污染,并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先清除场地内炸弹。第二,选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进行生态改造。并对污染产物进行回收过滤。第三,场地清理完成达到安全值后,逐步开放场地形成纪念广场供周边人群参观。
场地分析设计
在确定场地的红线范围之后,针对场地进行网格化管理,将整个区域分成50m*50m网格,以便于监测和数据采集50m的尺度可以较为清晰的捕捉到植被类型、土壤特性、水体分布等生态要素的变化。同时在网格内进行随机选点确定土壤监测的位置,确保每个网格单元内的不同位置都有机会被采样,从而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保障监测情况的准确。将采样点连接成线最后形成整个场地的生态恢复路线。 纪念广场选址于场地安全区外的距离50米的位置,在这个区域作为路线的终点,既能供游客和周边居民休息,又作为一个纪念的场所给人警示。 在通往纪念广场的路线中设置不同的景观小品,从入口大门进入,沿路向前行走。路途中的休息站点设置了纪念展览馆,陈述了场地的历史,同时在整个路线的最高点设置景观塔,在景观塔上回望历史与未来两个场景相互交映,最终通向终点的纪念广场,沉淀回顾整个历史过程。
纪念广场及其植物设计
哈尔巴岭日遗化武纪念广场的设计灵感源自爆炸的形态,通过艺术的抽象与简化展现历史的记忆与警示。纪念景墙以红色与黑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象征着血与痛的深刻印记。 场地内同时还选择了本土植物进行种植,同时这类植物也能够对土壤中对砷进行富集,选用了春榆,落叶松,山杨等植物,进行乔木灌木的搭配种植,满足不同的山体条件。该场地种植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分别是蜈蚣草与玉米间作,珍珠梅与成片状的蜈蚣草,以及在本地长白落叶松等松树之间穿插珍珠梅、刺五加等当地具有净化能力的灌木。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