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绿洲——渭河湿地生态公园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29 14:27

浏览量

432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05
主创姓名:孙伊湄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水韵绿洲——渭河湿地生态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指导老师:朱春阳
设计时间:2024-07-26
项目地点: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
项目规模:5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前期分析

渭河湿地公园(三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南部,附近交通便捷,周边建筑均分布在场地北侧,包括运动场馆、学校、居住区等。用地周边商业化程度低,噪声污染程度低,环境较好。邻近高校,有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用地位于重点生态建设区,面积约为5公顷,场地地形具有一定高差,内无建筑物,管理较差,杂草丛生。

设计说明

在城市空间建设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价值日益凸显。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在引领经济发展,丰富市民娱乐休闲活动,提升城市风貌,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渭河湿地生态公园为例,以一条人行车行环道串联起两片生态涵养水域,农业科普体验区、健身休闲娱乐区、儿童游戏活动区和滨水漫步观赏区四大功能区。通过对现有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场地的景观风貌和生态效益,融合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出一个兼具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科普教育、农耕体验、自然观赏作用的滨水公园。

总平面图

植物的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采用自然式的布局,重现乡野田园的自然景观。注重空间层次的打造,乔灌草合理搭配。常绿树种与色叶树种相搭配,强调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突出了农耕文化景观“应时”的特点[5]。全园以皂荚、梧桐、雪松作为基调树,银杏、七叶树、垂柳、桂花、朴树、女贞作为骨干树,搭配石楠、广玉兰、侧柏等常绿乔木,水杉、栾树、鹅掌楸、三角枫等落叶乔木。

分区效果图

以可食地景的种植为主,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果树,打造生产体验的独特空间。在公园中打造可观、可摘、可食的可食地景互动田一方面可以体现农耕文化体验的主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与景观的互动,让游人更有参与感。可食地景的设计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观赏性,注重色彩的搭配,打破人们对于农作物外观的刻板印象,创造出观赏性强的植物景观;二是所选植物应体现当地特色;三是注重景观的互动性,即强调人的感受,通过触摸、拍摄、嗅闻、收割、采摘等方式提升人的参与感与景观的存在感。种植设计方面保留农田的肌理,创造田园生活的氛围感,给予游人回归乡野的感受。

鸟瞰效果图

利用场地中的高差设计的攀岩乐园,为儿童提供了游戏活动、探索自然的场所。攀岩墙边还有三个大型滑梯,根据地形由陡到缓,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滑梯下方为大型沙坑,增加了场地的趣味性。攀岩墙和滑梯上方设有护栏,满足安全性。之字形坡道链接节点与二级道路,增加场地连通性。此外,攀岩乐园中还设有声音互动装置,满足儿童的探索欲。

设计感悟

本方案属于滨水景观设计,通过对一系列景观节点空间的打造,实现动态游览和静态休闲的结合,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力求建成一个功能布局丰富合理、景观环境优美、生态效益良好、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园。

设计亮点

(1)挖掘现有资源,打造多样空间。设置丰富的农耕体验节点,例如可食地景互动田等提供农耕研学体验的场所,同时也通过设置主题雕塑和景墙反映农耕文化的主题。通过设置儿童攀岩、健康慢跑道、骑行道等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沿水岸线布置观景台,充分利用基地丰富的水景资源。 (2)凸显场所气质,提升景观风貌。依据分区打造不同风格的植物景观,分别为春意盎然、蒹葭苍苍、春华秋实、林荫沁爽和林悦倩影五大分区,给游人丰富多样的体验。 (3)完善道路体系,加强场地连通。以一条人行车行环道串联起两片生态涵养水域和农耕体验区、多元活动区、滨水观景区以及生态湿地四大功能区。主干道与东侧已建成公园连通,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景观完整性。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