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归巢——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412686
主创姓名:翁辛欣
设计成员:雷菡琳 王慧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项目名称:雁归巢——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城市滨水公园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南华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唐丽玄
设计时间:2024-08-20
项目地点:湖南省衡阳市来雁塔滨水区
项目规模:4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鸟瞰效果展示
从雁文化阵列布局中的头雁、小雁、老雁文化三个方面结合场地特色打造疗愈型景观,全方位为人们服务,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设计说明
本场地位于衡阳市来雁新城片区,约占地4公顷。为给人们打造一个鸟类栖息主题公园,本设计主要围绕鸟类栖息地营造理念展开,结合海绵城市的运用以及雁文化的传承,力求打造一个可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鸟类友好型的滨江生态公园。
▲场地基础及现状分析
本设计聚焦于衡阳市来雁新城片区,占地约4公顷,旨在打造一个集鸟类栖息、生态保育与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滨江生态公园。我们立足鸟类生态栖居的核心理念,将海绵城市的智慧与雁城文化的精髓深度融合,经缜密规划与创意设计,针对当前鸟类栖息环境受限、滨水区域蓄水效能低下及场地分割零散等挑战,提出以下创新策略:一是,匠心独运地打造多元化鸟类栖息体系,分层布局,旨在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二是,推行生态友好型驳岸建设,强化水体自然净化流程,促进水陆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三是,构建高效能的滨江蓄水系统,不仅提升区域防洪抗旱韧性,还巧妙融入亲水元素,拓宽市民亲近自然的互动空间。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文化、功能的完美融合,共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方案生成及总平面图
该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从地域特征、时代精神、人文活动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场地内涵,制定策略: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并配套设置植物以形成鸟类友好型公园,更好地应对洪涝灾害;深入挖掘传统雁文化,根据阵列演化方案,形成特色布局,唤醒场地活力。
▲景观策略提出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鸟类栖息条件不佳、滨水蓄水功能薄弱及场地破碎化等问题。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精心构建多层次鸟类栖息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2.实施生态驳岸工程,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陆生态互动;3.打造高效滨江蓄水系统,提升区域防洪抗旱能力,同时营造丰富的亲水空间。
设计感悟
本方案立足鸟类生态栖居的核心理念,将海绵城市的智慧与雁城文化的精髓深度融合,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措施。有效解决了生境破碎与绿地连通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滨水空间的休闲功能与服务覆盖范围。这一系列设计成果,不仅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一次有益探索。
设计亮点
本设计深植于衡阳市来雁新城片区的独特地域风貌之中,旨在打造一个集鸟类栖息、生态保育与市民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滨江生态公园。我们紧密围绕鸟类生态栖居的核心理念,精心规划并实施了多元化鸟类栖息体系的构建,通过分层布局与生态修复技术,为众多鸟类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显著增强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与此同时,设计巧妙地将海绵城市的智慧融入其中,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生态友好型驳岸,强化水体的自然净化流程,有效缓解了滨水区域的蓄水效能低下问题,促进了水陆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区域防洪抗旱的韧性,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亲水的休闲空间,拓宽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
综上所述,本设计不仅是一个生态保育与休闲游憩的综合性项目,更是一个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以其独特的创新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卓越的生态效益,为衡阳市来雁新城片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