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19 18:06浏览量
298谁也没有见过风,更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风筝飞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本项目南衔金马路绿道,东西向链接高新区健康东街绿道。健康东街作为60m宽的城市主干道,两侧为大规模的居住社区用地,道路西起老城区人民公园,东至高新区健康公园,串联了高新区城市展览馆、高新区管委会等多个城市服务职能部门,是一条城市公共服务轴、充满活力的都市生活轴、可持续的都市生态轴。
健康东街绿道的建设对于减缓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重建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态圈起着积极的作用。绿道串联了十六处承载公共生活的口袋花园,本项目正是其中一处重要节点,定位为开放的、可容纳市民多维度公共活动的广场空间,对高新区都市生活圈的链接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该项目具有多重定义:
城市街角的慢行广场、周边市民的游憩聚集空间、城市绿道的串联节点、城市公共服务轴的重要开放空间。
△ “风”的空间演绎
△ “风”挤压出的林下空间
△悬挑座椅上休息的人
-设计挑战-
The Question
1. 梳理动线,让混沌变的清晰。在这样的以广场活动为主要功能内核的场地里,城市过街人行动线、漫步道人行动线、商务大楼人行动线、广场聚集动线、沿街商铺经营动线、停车动线等多条功能动线在此交汇,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避免动线变得无序而混乱。
2. 梳理空间,让各类活动空间有效区分。广场在满足商业户外经营的同时,可以为市民提供城市集会舞台、户外聚会、运动休闲、林下休憩、临时停车等多维度的城市闲暇游憩功能。同时场地内提供城市强识别形象的同时,让人可以参与进这个空间之中,
3. 梳理竖向,场地自建筑边界向城市道路有0.3米至1米高差,设计通过有序的组织让台阶、坡道、排水自然的成为空间组织的要素。
△ 设计范围
-题解-
Title Solution
在地印象重构场地动线
潍坊地处平原,北临渤海湾,自古是一座多风的城市。设计便以风为引,疏导交通体系及空间功能,构建城市活力之谷。
第一道“风”,城市之风,引导人行过街动线,盘绕出可供集会聚会的事件广场空间,流畅的线条解决了场地高差问题的同时,划分出了各类功能空间和动线,让场地更为有序。流畅的交通组织,让每个人都可以前往自己想去的方位,形成律动有效的行动体验。
第二道“风”,绿谷之风,以长条形绿岛为广场围合出广场界面,一面以穿孔板装饰墙面向城市一面为广场营造出层级台阶,同时顺接了南侧绿道来的人行动线,划分出了功能丰富的功能活动空间。
△ 设计推演
-空间设计-
Space Design
经过合理的动线、竖向及空间梳理,场地分为风之谷事件广场、城市展厅广场、林下休憩广场、绿岛休憩广场、商业户外经营广场五大空间。由“风”串联起的连续岛链形成的绿色基底,提供了丰富的林下广场活动空间,围合出多维的聚集广场。
△ 总平面图
△ 空间功能
由“风”的挤压出的地形空间,将城市的车水马龙隔绝在外,同时自然划分出阶梯聚场、活动广场、水景舞台几个相互融合的广场空间,成为承载多维活动的事件广场。阶梯聚场以秩序感编织的台阶和广场,为聚合力空间定义出了明晰的边界,在这里为城市提供一个舞台观演空间。水的舞台以风的轨迹定义水景装置,带来了水景舞台空间。这个空间独有的聚合力让人自动汇聚,观众和演员会自己出现。
△ 岛链自然划分出阶梯聚场、活动广场、水景舞台
△ 融合了坡道、看台、座椅功能的阶梯聚场
△ 岛链围合出的绿色边界
△喷泉下的嬉戏
△被风定义的水景装置
△极具参与性的数字互动水景
△具有雕塑感的坡道阶座
△精致的铺装变化
△全龄友好的无障碍坡道
△夜幕下的风之广场
△广场上放风筝的人
△风筝划出的痕迹与广场意外的契合
林下多维空间
多维度多时空的使用方式和人群,让城市空间充满多样性,而场地空间节奏的多样性,更让不同时段不同人群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所。
△由"风"挤压出的“岛链”
△ 岛链间的慢行空间
-写在最后-
Afterword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