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成茧·胥而化蝶---基于“铁路文化焕发新生”的城市公园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412568
主创姓名:林贺亮
设计成员:林心垚 尹玉 吕俊烨 董佳伟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铁轨成茧·胥而化蝶---基于“铁路文化焕发新生”的城市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石圆圆
设计时间:2024-06-2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前期分析
在历史的长河中,京张铁路五道口见证了从1905年开工到2019年高铁铺轨完成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画卷正缓缓展开...随着2016年京张高铁的重启与2019年的成功铺轨,新的交通动脉在此跃动,却也带来了交通的纷扰与空间的混沌。我们将公园的设计重点聚焦于铁路历史元素的活化与创新利用,如通过雕塑、景观小品等形式再现铁轨、火车头等经典符号,让过往的灰白岁月在绿意盎然中重生。同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优化交通流线,确保游客在享受现代化智能高铁便捷的同时,也能漫步于历史的长廊,感受那份跨越百年的厚重与温情。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我们期待京张铁路五道口公园能够成为一处集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绿洲,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归宿与文化的共鸣。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场地现有交通混乱与人群使用状况交杂的问题为导向,要通过活化开放空间来解决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京张铁路五道口遗址公园已不在,人们每每路过时已不见曾经的灰白岁月,为了让人们重温铁路历史,不让铁路文化失去传承,我们需要将京张铁路的历史元素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融合,创造一个既展现铁路文化,又融入艺术和现代生活的城市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如何利用五道口的铁路文化特色,延续京张铁路的历史文脉,并将其转化为一个能够让人们在体验现代化智能高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百年铁路历史的地方。因此,首要任务是制定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应包括如何整合铁路历史元素、如何规划空间布局以及如何确保文化传承和现代功能的有效结合,在传承与结合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京张铁路文化为纽带,植入动态的模块空间规划体系改造场地景观和建筑,给场地注入新的活力,重现片区繁华景象。
▲场地设计
本设计充分考虑了五道口公园的自然地形与竖向变化,通过精细的竖向场地分析,旨在最大化利用地形优势,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与景观效果。剖立面设计是展现公园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我们保留了部分自然坡地,并巧妙设置台阶、坡道等连接元素,既便于游客通行,又增添了探索的乐趣。我们保留了铁路轨道的轮廓,以艺术化的手法将其融入景观之中,形成独特的视觉焦点。同时,通过植物配置、水体设计等手段,营造出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使剖立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场地节点是公园中重要的活动空间与景观亮点。在深入分析场地现状的基础上,规划了多个特色鲜明的节点空间。这些节点空间不仅满足了游客的休憩、娱乐需求,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元素。利用高差变化设置观景平台与休息节点,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深度与广度。
▲效果展示
道口公园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融合,通过精心规划的鸟瞰图,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现代又充满生机的城市公园形象。公园内,集散广场作为人流的汇聚点,巧妙融合了实用性与观赏性;涂鸦画廊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创意的火花。景观林与景观栈道的设计,旨在引导游客深入探索公园的自然之美,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与发现。而下沉广场与滨水广场则打破了传统空间界限,让水与陆地无缝衔接,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绝佳场所。站在亲水平台或观景站中,更是让游客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到公园的美景。在环境处理上,我们注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流线规划与环境分析的科学运用,确保了公园内各个区域之间的顺畅连接与和谐共生。
▲设计策略
五道口公园的设计策略,源自对周边环境的深刻洞察与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我们旨在通过集中的高校资源共享、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便捷的交通连接,打造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这一策略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也增强了社区的国际视野与文化包容性。在景观策略上,我们追求自然、生活、城市活力与旅游的和谐共生。通过精心设计的自然景观,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白模设计策略的运用,则让设计思想得以直观展现,为后续的深化设计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确保公园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与期待。五道口公园的设计策略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巧妙整合与利用,更是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趋势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与设计的实施,五道口公园将成为连接高校、社区与国际文化的桥梁,成为城市活力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市民与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与享受。
设计感悟
首先,我们以铁路记忆为纽带,巧妙交织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出兼具怀旧与现代之美的绿色天地。其次,我们运用创新的生态技术,如雨水回收系统和本土植物布局,既提升了公园的生态价值,又彰显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守。此外,我们注重社区参与与互动体验,通过多功能区域与互动装置的巧妙设置,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铸就公园之社会向心力。
设计亮点
本次设计的亮点在于我们巧妙地将艺术画廊、下沉广场、雨水花园与道路设施四大元素融合,创造出一个兼具美学价值、生态功能与实用性的独特公共空间。以下是我们设计的四个核心亮点:
·艺术画廊:自然的画布
我们的设计中,艺术画廊是一条贯穿整个公园的视觉轴线,它不仅展示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艺术作品,更是将自然景观作为画布,让艺术与自然相互映衬。画廊中的艺术品与周围的植被、地形和光线相结合,创造出一种随时间变化的环境艺术体验,使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到艺术的无限可能。
·下沉广场:都市的绿洲
下沉广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都市人渴望宁静空间的洞察。这个空间通过地形的巧妙变化,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而又通透的社交场所。广场中心设有一个大型水景,周围环绕着阶梯式座椅,适合举办各种户外活动和社区聚会。下沉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私密性,还通过地热交换系统实现了节能减排,体现了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雨水花园:智慧的水循环
雨水花园是我们设计中的生态亮点,它通过一系列的植被洼地、渗透沟渠和蓄水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这个花园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一个功能性的雨水管理系统,能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栖息地。花园中的植物选择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道路设施:绿色的脉络
在道路设施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绿色铺装和生态友好型材料,旨在减少热岛效应,提高行走舒适度。道路两旁种植了多样化的本土植物,形成了连续的绿色廊道,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此外,我们还设置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市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体现了我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
本次城市公园的设计亮点体现了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维度思考,旨在创造一个既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又能促进生态平衡和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公园。我们期待这个设计能够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认可,并为未来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