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快哉都市——徐州快哉亭公园及周边街区改造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6/24 20:37

浏览量

1490
作品编号:ILIA-S-202412555
主创姓名:崔璐鑫 刘超凡 刘家欢
设计成员:张默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古韵新风,快哉都市——徐州快哉亭公园及周边街区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韩林飞 孙伟
设计时间:2024-06-22
项目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
项目规模:1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设计效果图及前期调研

项目所在地位于徐州市的快哉亭公园街区,本次设计以“快哉亭”的更新为主,同时对其周边的青年路和开明街进行城市设计,意在通过重新激活公园活力的同时展现老徐州风采和传承延续古彭文化,留住街道记忆。通过前期对场地的了解,深入挖掘场地文化以及不同人群对场地的需求,以古彭文化为设计启发源点进行思维发散,以“快哉亭”和“古城墙”作为设计的“红线”,延申拓展并且串联街区整体的历史空间,使整个街区达到一种串联互动的效果。

设计说明

快哉亭公园及周边街区位于徐州老城区中心,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市民的深厚情感与丰富记忆,构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脉络。城市的快速更替与趋同,致使城市诸多价值湮没于碎片式的城市格局中。老城区的人口和土地趋于饱和,在存量规划原则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现有空间的品质?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关注、挖掘这些隐匿于城市之中的原生价值——无论是独特的空间格局,还是那些充满历史感的旧城肌理,亦或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地景,建立起彼此间的联系。本次设计,我们充分挖掘快哉亭周边的城市资源与人文资源,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新老元素在空间中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明确的设计概念,解决现存问题,优化空间关系,提升整体城市空间品质。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市民的生活需求,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通透性,增加绿化植被和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同时,我们还注重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现与重塑这种有机的城市秩序,让城市空间为市民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便利、绿色的新生活。

设计调研及设计策略

方案在进行前期充足的研究调研后,针对老街区中公园活力失格、历史文脉断连等现实因素,从而确定重新定位片区业态。通过空间重塑、形态分析、城市界面研究等设计手法,在宏观上成为徐州市时空连接戏马台、户部山、回龙窝的历史节点。而在具体城市公园和街区更新设计中,以点线面的方式连通城市街道和公园、城市针灸渐进式的激发街区活力、留存原有文化脉络肌理、以新塑廊道重塑空间功能、满足城市不同人群时空转换需求。

设计总览及节点意向

设计以“城市针灸”和“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为基础理论对现有空间形态进行划分、整体且系统性对不同层级的城市要素进行分析,确定更新的概念结构和城市更新设计的总体框架,最后敲定两种空间重塑手段作为主要设计策略。整体性的展示了快哉亭公园及周边街区改造后的设计效果,以实际手工模型体现改造后整体城市空间立体形态。

公园及街道空间形态重塑

设计对快哉亭公园及周边的青年路、开明街进行了城市空间重塑设计,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设计前后的差异和成果,我们制作了不同断面的更新前后对比图。这些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设计前后在空间布局、景观效果、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变化与提升。同时,我们还通过小节点效果的展示,让居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点线面”设计手法在空间重塑中的实际应用和成果。

设计感悟

本项目深入挖掘场地文化以及不同人群对场地的需求,以古彭文化为设计启发源点进行思维发散,以“快哉亭”和“古城墙”作为设计的“红线”,延申拓展并且串联街区整体的历史空间,使整个街区达到一种串联互动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连接上,更体现在文化、情感和社会层面的互动上。

设计亮点

1.对于历史街区和公园更新采用“针灸”植入式设计,促进古今元素的融合,使古韵焕新风。 2.顺应城市历史文脉,重塑城墙和市井文化,唤醒街区活力与城市记忆。 3.设计出发点围绕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和环境的在地性和人本主义思考探索。 4.在满足基础设计需求的前提下,对于城市更新种不同需求的时空差异性进行初步探讨。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