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项目位于丰台站北侧北枢纽区域地块,结合时代背景下的新需求和北京市丰台区总体规划的框架,项目试图建立起车站与城市街区融合一体的车站再生与共生设计。
如何打造活跃多元的北枢纽区域空间?针对丰台站明确的轴线特点,在设计时将轴线向北进行延伸。内部建筑群也以主轴线为核心,进行发散设计,形成多轴线的模式。重新塑造的天际线既彰显独特风采,又不蚕食丰台站的主导地位。
经调研发现,周围居民缺少公共活动的场地。因此采用都市针灸理论和公园式TOD,在地块内人群聚集点置入微型公共空间,形成多元化空间模块,将各个公共空间互相连接,形成一张覆盖地块的网络。立体绿化、下沉广场、露台、空中步道等形成了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细微之处,体现对于人文关怀,高效的现代建筑群体内也充斥着灵巧和温暖。
“地面层——慢性步道”、“空中层——架空连廊”、“转换层——多方式流动”三个层次体系形成多层次流动空间,同时结合半包围式的下沉广场,形成地上、地下的一体城市空间。这既有效疏导了交通,又缝合了铁路对城市的割裂感,打造出舒适又安全的步行网络,营造了充满生机的城市空间。
方案最终成果能实现优化城市街区与城市交通枢纽布局,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效果。
设计亮点
城市用地功能多元化:合理布局景观绿地、街区公园、运动文化设施、亲民商业、高端商务办公等。通过铁路车站与城市一体化提高城市的回遊性,具有可持续性的功能联。
公园式TOD:,采用垂直分层交通与下沉广场(公交候车、展览空间),形成多层次交通接驳系统,针对周围居民及乘客需求设计。
多层次流动空间:考虑站域内外慢行系统的建设,多层次流动空间形成立体化步行网络,既便捷乘客换乘,又最终构建贴合人的尺度的城市片区建设。
人文关怀:在地块内人群聚集点置入微型公共空间,激活容易被设计师在大尺度的城市区域中容易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从而为城市和交通枢纽站前注入活力。同时地块整合换乘、消费、展览等多功能,打造城市绿岛与城市核心,激活了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