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叙”石浪 乡野“循”璞
作品编号:ILIA-S-202312355
主创姓名:林蓉
设计成员:张曦宁、陈雨鑫、周昕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项目名称:畅“叙”石浪 乡野“循”璞
院校名称: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严世宏、黄淑萍、沈夏冰
设计时间:2023-06-04
项目地点:广西省桂林市阳朔县浪石村
项目规模:100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风景区及乡村规划
总体规划及场地背景分析
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杨提多百重漓江景区精华段。研究范围属于风景名胜区及遗产保护地,对其进行区位气候、上位规划、历史沿革、用地现状等背景的分析,总体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自然资源,保留传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特征,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设计说明
场地选自桂林阳朔县浪石村片区,目前村庄处于无秩序发展的状况,同时立足风景名胜区与遗产保护地规划政策,针对其面临的发展规划、村庄风貌问题,提出寻求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自然资源,保留传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特征,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采用时空叙事的手法,从点、线、面空间叙事的角度进行总体科学规划,再通过近中远期策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目标,从而营造“诗意栖居、生态共享、景村融合、农旅互兴、艺术文创”五位一体的浪石和美乡村田园康养旅居综合体。
主村浪石村的设计结合总体规划设计以及村庄人文景观现状调查,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村民生产生活、提升宜居度的基础上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通过景观提升改造,文化品牌引入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美丽、和谐的现代农村社区。
详细设计及专项设计以“留住人、留住文化、留住乡愁”的视角进行切入,针灸式选点进行。建筑专项改造后的功能建筑、临江院落、新中式庭园与自然山水一同渲染出小众、原生的旅居生活氛围。
设计秉承生态理念,引用智慧交互设备;耦合产业链条,开发新兴农旅产品;扩展文创内核,丰富在地文艺内涵,旨在能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延续村庄风貌,打造乡情野趣景观,营造出返璞生活的意境。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畅叙石浪,乡野循璞”。
问题归纳及策略提出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场地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形式单一且产量不足、人口收入低且分配不均、交通不便、人口老龄化与空心村现象严重、建筑老旧破损、景观规划风格杂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等。从而采用时空叙事理念拟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策略分为“点线面”空间叙事进行总体规划及近中远期的时序性叙事的分段目标。落实“点线面”空间叙事手法到设计上分为:1、“望山生活”车行生活线2、“诗意栖居”慢行沉浸线3、“游在画中”行船游赏线。
策略阐述及主村设计
落实时序性叙事手法到设计上分为:1、近期:完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保障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提高其水生态系统韧性以修复水生环境与生境 2、中期:重拾传统农业智慧,通过恢复田地肥力、选择适宜乡土品种,建立复合的农业系统 3、远期:重塑诗意栖居生活空间,通过改造旧宅基地空间,采用“插队与拼贴”的手法引入衣锦还乡村民的同时规划新民居与服务设施。每个阶段有特定的目标和侧重点,以逐步实现“宜居宜业,诗意栖居”的愿景。
主村设计同样遵循总体规划策略,挖掘有潜力的自然元素营造景观。交通上修复原本不连贯的滨水步道,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布局,设计落点充分考虑联通望向对岸山水的视线通廊。
节点设计及专项设计
选取观听浪石、雨水花园与景观水塘、浪石村委会、中心景观广场四个节点进行详细设计阐述,从保护的视角出发,在不改变不破坏原场地的基础上做针灸式景观风貌的提升。建筑群及院落都位于“诗意栖居”慢行沉浸线上,周边辐射村内主要景观节点,设计改造后的功能建筑、临江院落、新中式庭园与自然山水一同渲染出小众、原生的旅居生活氛围。
设计感悟
通过设计解决了村庄面临的发展规划及风貌问题,采用时空叙事手法,从点、线、面空间的角度进行总体科学规划,制定近中远期策略,以达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我们的方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延续村庄风貌的同时创造独特的乡村小众旅居体验,相信设计将为场地带来长远、可持续的价值。
设计亮点
1、综合视角规划:从问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统筹规划;
2、贯彻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自然资源,考虑场地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
3、采用时空叙事手法:从点、线、面空间叙事的角度进行总体科学规划,再分点实现近中远期的策略目标;
4、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合理规划水源地、水系的保护区域,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复合农业系统:引入智能化农业管理设施,保护与再利用农田,实现农业与文旅的有机结合;
6、保护传统建筑:保留古建筑群和乡土文化的特征,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宜居度;
7、小众旅居概念:开发小众旅居圈,通过耦合产业链条,提升乡村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增加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诗意栖居”。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