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印记——基于生态保护条件下的东北黑土地复兴计划
作品编号:ILIA-S-202312354
主创姓名:郝源斐
设计成员:吴佳豪 杨炳鑫 高鹏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土壤修复
项目名称:黑色印记——基于生态保护条件下的东北黑土地复兴计划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设计时间:2023-07-10
项目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克拜地区
项目规模:78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土壤修复
总平面与前期分析
该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克拜地区,平面上展示了该地区平原冲刷严重、人类耕作活动、植被覆盖率低等问题;介绍了地区区位以及黑土地的退化现状、并分析了其地位与作用;介绍了场地辐射、降雨量、风速、温度等自然地理信息。
设计说明
现有数据表明我们正以每年消耗400年积累的速度消耗黑土,部分地区的黑土厚度从开垦初期的1米左右下降到了0.2-0.3米,如果不再加以保护,任其这样发展下去,未来的黑士资源岌岌可危,与此同时黑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会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会因黑土地问题发生国际战争,因此探寻黑土地数量、质量变小变差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整治策略迫在眉睫。
该项目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克拜地区,我国东北黑土的面积与利用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选择具有典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场地自然和人文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场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黑土地修复计划,设计根据黑土地退化程度将其划分为轻微受损区,中度受损区,重度受损区,完全受损区,旨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程度损害区域分别实施生态、经济、工程等策略,在策略上形成一个黑土地修复闭环,这样的策略针对黑土地的实时情况、具体情况进行防护与整治,从而实现黑土地资源的修复与复兴、实现人们的和平与发展。
前期分析与问题现状
介绍了地形、雨水汇流、雨水流失程度等自然地理信息;进行了场地的的人文信息分析;总结场地问题,以时间为纵轴,自然与人为问题为横轴,总结出造成黑土地退化的气候、地形、植被等五大因素;将场地分为轻微、中度、重度、完全受损区,分别进行生产优先、修复优先、干扰优先、自然优先四个策略;进行现状效果图展示。
设计策略
展示了轻微受损区为主的策略一;对策略二中度受损区以修复等生态策略为主;对策略三重度受损区以人类工程类干预为主。
设计策略与未来展望
策略四针对完全受损区,以再野化为主,并进行阶段预测;策略五引入数字管理系统,对黑土地修复过程实时进行监测与保护;进行黑土地恢复后的效果图展望。
设计感悟
东北黑土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上有着重要地位。该项目针对黑土地退化这一现状,将选址定于黑龙江省克拜地区进行分析设计,提出四种针对不同受损区域的修复策略,为黑土地修复提供了方向支持,也极大地激发了黑土地保护的动力,引起广大群众对黑土地问题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设计亮点
1.通过gi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当地黑土地的场地自然信息;
2.通过黑土地退化程度分为轻微受损区,中度受损区,重度受损区,完全受损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程度损害分别实施生态、经济、工程等策略;
3.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保护性耕作以及多样化土地利用模式、土权分配、植物微生物组等措施;
4.对陡、缓两种坡度进行不同的分析治理;
5.引入物联网维护、CHATGPT等数字管理措施。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