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热烈,藏于俗常——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武汉华安里社区邻里生活设计营造

艾景奖组委会

2023/04/26 12:12

浏览量

4923
作品编号:ILIA-S-WORL11660
主创姓名:梁笑瑗 夏可心
设计成员:尹馨萍 张曼 唐泽楷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生有热烈,藏于俗常——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武汉华安里社区邻里生活设计营造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李倞 刘祎绯
设计时间:2023-04-26
项目地点:武汉市华安里城中村社区
项目规模:3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

空间改造成果——效果图、总体鸟瞰图及五个节点效果图展示

展示华安里城中村经改造设计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活力,原有的消极空间都重新展开了新的面貌,潮汐烟火市集、便民水果摊、街角活力广场等空间的置入,让华安里居民日常邻里生活获得了新生!

设计说明

华安里是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村,是无数“汉漂”的聚集地,由于过去居民私自违建乱建,35公顷的土地里挤着2000多栋私房,楼宇间由于间距过小被称为“握手楼”,社区内常年阴暗潮湿不见天日。 华安里被三条铁路和高架桥包围,形成了与现代市区物理环境的天然边界;居住在村内的人群多为短期务工的汉漂租赁,人口流动性和文化背景差异大,形成了人群间缺乏交往的精神边界,再加上服装工厂外迁和地铁站建设的征地拆迁,华安里成为了一座城市”孤岛”。 因此,我们结合本次竞赛主题“打破边界”对这座城市中的“孤岛”展开设计,面对如此严峻的物理和社会边界,我们不认可“一刀切拆迁”的城市更新模式,而是通过发掘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以低成本的方式从场地空间和社会层面出发探讨社会民主而具有烟火气的空间设计改造策略。 我们最终期待形成一个弹挖掘日常生活魅力和人民群众自主创意的社区,变废为宝在俗常之中发觉生命的热烈,将华安里将会被重塑为一个现代而有烟火气,邻里和睦的社区。

华安里城中村前期分析图

包括场地区位展示,mappin调研,人群跟踪轨迹绘制及场地四类空间问题总结

华安里城中村问题总结、概念引入、策略框架、规划总平面图及五个节点平面图

华安里城中村问题总结、概念引入、策略框架、规划总平面图及五个节点平面图,采用拼贴与居民口述的方式总结场地现状问题(离经叛道的生活痕迹、现实与精神的疏离、资本训诫下的伤疤),引入日常都市主义的概念,提出政府、设计师、居民三者联合的改造策略,规划后总平面图展示、分析及五个节点平面详细展示

华安里政府、设计师改造、居民三大策略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策上允许居民进行自发的改造设计,运用居民的日常生活智慧营造空间;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具体地提出五类消极空间地使用性策略,具体阐述移动车厢、旧物展示墙、拼装座椅、拼装健身装置、菜篮拼装儿童游乐花园等策略;从居民地角度形成自发运营维护空间的机制,多主体协商形成四时活动手册及微花园活动手册

设计感悟

1、鲜明特色的改造主体——武汉市华安里城中村,现存物理与精神边界问题严峻,契合竞赛主题 2、富有创意的前期调研,采用pspl法则跟踪探寻居民生活轨迹,发掘居民需求 3、对场地内典型空间提出适用性策略,选择对应空间五个节点展开详细设计 4、形成政府设计师居民的弹性改造网络,最终形成四时日常生活使用手册,打造持续性景观

设计亮点

1、日常都市主义理论的运用,以低成本的方式介入城中村改造 2、武汉市华安里城中村,现存物理与精神边界问题严峻,由于靠近汉口火车站,在区位上就天然地被三条铁路包围,唯一的出口只有两个地下的车行与人行涵洞,契合“打破边界”的竞赛主题 2、富有创意的前期调研,采用pspl法则跟踪探寻居民生活轨迹,绘制居民日常行为路线轨迹,从而发掘居民需求 3、对场地内典型空间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建筑间隙空间、出入口非正式空间、高架桥下灰空间、街巷失落空间四类典型问题空间,提出针对空间适用性策略,选择华安里出入口改造为小广场、建筑间隙改造为楼宇花园、红枫幼儿园屋顶操场、汉阳铁路桥下健身公园、街角墙面垂直花园五个节点展开详细设计 4、改造策略均为低成本的手段,如采用场地内居民日常使用的塑料板凳、桌柜、菜篮,华安里内部废弃的娃娃机和饮料柜,改造后置入新的功能,向场地内置入环保多功能摊贩车解决了场地内居民快速移动摆摊的需求等 5、形成政府设计师居民的弹性改造网络,最终形成四时日常生活使用手册,营造节事活动,打造持续性景观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

采闲城下

13
1267

山语鹭府

12
1257

原河云墅

19
1755

民邦•璞樾

13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