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韧共生——下沉城市雅加达防洪空间规划设计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98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水韧共生——下沉城市雅加达防洪空间规划设计
设计时间:2025-01-01
项目地点:印度尼西亚原首都雅加达
项目规模:740平方公里
▲现状问题与局部分析
目前雅加达海平面不断上升导致洪泛,地面沉降。人口的增多使自建房屋贫民窟和垃圾增多,进而加重了水污染,居民也面临着卫生健康的问题。随后对局部区域进行分析,当地贫民窟多由一些木材组成,形成海边的吊脚楼,有很多废弃的绿地,经常因为强降雨导致水位的上升。河流排水能力弱,水位上涨易发生洪涝灾害。
设计说明
在当今的环境发展态势下,雅加达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与城市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雅加达海平面不断上升,地面快速下沉。沿海地区的洪水严重影响当地社区和街道的环境卫生,造成垃圾堆积、贫民窟由于排水系统相对薄弱,水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河流、湿地和城市街道作为主要节点缓解城市内涝和应对沉降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弹性河道和城市空间的排水和蓄洪,对海岸线进行红树林保护和海滨堤坝防洪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内涝的压力,让城市在抵御洪涝威胁的同时重建人、水、城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总体策略
总体策略围绕减缓洪涝、应对地面沉降和优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三大方向展开。通过分析现有河道类型,制定相应治理措施,以提升水体调蓄能力。同时,针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改造方案,包括雨水调蓄、管网优化和生态渗透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防洪韧性。
▲弹性河道改造
对三个典型河道类型进行生态弹性改造,以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不同河道的特点和周边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并种植适宜当地水文条件的耐水性植物,以增强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升景观价值。采取透水性良好的土壤改造措施,以提高雨水下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城市空间和沿海策略
城市区域采用绿色海绵城市理念,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增加绿色基础设施以及构建雨水花园等措施,提高城市空间的雨水调蓄能力。同时,沿海区域主要围绕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岸边界改造及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展开。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地形,实施差异化治理。
设计感悟
本设计通过生态化手段应对雅加达城市内涝和地面沉降问题,创新性地结合河流、湿地、街道等关键节点,构建综合防洪体系,引入红树林修复、海绵城市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项目兼顾环境修复与城市空间宜居,提升城市韧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其综合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可成为应对全球沿海下沉城市的方案支持。
设计亮点
本设计针对雅加达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与地面沉降问题,设计通过“水-城共生”策略,将河道、湿地、城市街道和沿海地区有机整合,打造多层次的防洪与水资源管理体系。
1.水文网络优化,增强城市韧性
通过合理规划河道、建设多功能蓄洪区,提升城市调蓄能力,减缓洪水冲击。优化排水系统,增加排水井,动态调控雨洪排放,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2. 打造弹性河道空间,提升居民宜居体验
在滨水区域设置适应性景观,种植乡土亲水性植物,防洪、欣赏、生态教育功能,提升居民参与度。
3.生态基底修复,实现自然共生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在街道与社区中布局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实现雨洪调节与生态净化。
沿海区域引入红树林恢复工程,构建海岸绿色屏障,提升防潮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