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联享——三维视角下的济南人才公园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5 16:48

投票数

4

浏览量

141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97
主创姓名:董欣卓 汪丹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园与花园
项目名称:“三维”联享——三维视角下的济南人才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尚红 刘林馨
设计时间:2025-02-10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项目规模:3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园与花园

▲鸟瞰效果与场地信息

本项目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世纪大道东段的刘官庄区域,占地约37公顷,依托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四季分明与光照充足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植被资源与水域条件,打造生态与科技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方案以"生态复绿,科技链接"为核心,将自然基底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绿色基础设施与智慧化手段,推动生态修复与城市功能升级,为济南东部新城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设计说明

本项目坐落于济南市历城区世纪大道东段的刘官庄区域,占地约37公顷,依托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优越条件,融合原有植被及水域资源,直面流线混乱、山水格局断层及煤矿污染等问题,以“生态复绿,科技链接”为核心,重塑空间。 本方案通过“生态、科技、产业”三维联动:生态维度构建湿地环境,建立雨水循环系统,并融入休闲观光功能;科技维度引入智能养护系统和数字化展示平台,提升交通与设施运维;产业维度引入新型文化旅游资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山水景观紧密结合,加深场地记忆,构建“自然-科技-人文”相互交融的共生体系,旨在实现生态韧性提升、智慧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现状问题与解决思路

面对场地流线混乱、山水格局割裂及煤矿污染遗留问题,设计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生态、科技、产业”三维联动,重塑空间。生态维度构建湿地环境,建立雨水循环系统,并融入休闲观光功能;科技维度引入智能养护系统和数字化展示平台,提升交通与设施运维;产业维度引入新型文化旅游资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设计策略与总体规划

“自然-科技-人文”的共生体系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空间秩序的重组实现内在关联。生态修复为科技应用提供载体,科技手段反哺生态系统的长效运维;文化基因的植入则强化场所精神,使场地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公共空间。这种多维度的交织,既回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在修复自然肌理的同时,重塑人、技术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规划分析与效果展示

通过深化“自然-科技-人文”的共生体系,我们旨在实现生态韧性的提升、智慧发展的推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期待这个项目能够成为市民心中的一片绿洲,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灵感。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生态复绿,科技链接”为核心,通过湿地生境修复与雨水循环技术重塑生态基底,依托科技力量链接传统景观资源,结合智慧管理平台优化交通及设施运维。方案融入济南在地文化,打造互动场景,强化公众参与。设计立足于当代智慧发展背景,兼顾生态韧性提升、产业动能焕新及人文价值传承,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实践路径。

设计亮点

1. 生态科技融合:湿地修复结合智慧监测系统,实时优化生态养护; 2. 雨水循环网络:海绵城市技术贯穿全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3. 产业创新模式:传统景观资源与科技研学、生态旅游有机嫁接,形成产业共生链; 4. 文化场景赋能: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互动装置结合,增强公众参与; 5. 智慧交通体系:人车分流+慢行系统+AR导览,提升安全性与体验感。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