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网络·生长的村庄——基于人居生态单元的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9/01 00:05

投票数

0

浏览量

658
作品编号:ILIA-S-20153441
设计成员:吕抒衡 王雅萍 张岩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名称:4D网络·生长的村庄——基于人居生态单元的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设计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区规划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设计选址在贵州省安顺市有着600年历史的本寨村。现如今当地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减产,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部分古建破损,人口迁出,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适应当代人的需求。 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以期提供一个全新的古村落发展模式,它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与自然相和谐,在为当今设计的同时也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 首先,针对山体水土流失,采用“条石”进行围挡,并利用生物结皮技术,使得石漠化的山体表层不断转换为适宜的土壤,从而改善环境。而治理水土流失的“条石”将在随后发展中成为未来建设的基点。每一个条石都蕴含不同演变的可能性,成为建筑,景观设施,梯田,果林等,它将会根据未来人们的需求不断进行功能转变。相邻的一系列“条石”演变基点组合成为一个人居生态单元,每个单元都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随着发展对空间的需求,村落的布局将以人居生态单元模式向山上扩张,向原有村落渗透,使整个村落成为一个由人居生态单元为基底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时间在这里不再是过客,而是三维绿网上最优异的演绎家,包含历史,现在与未来。村落的一切都将见证可持续模式沉积着亘古不变的文化,深刻诠释着历史的继承与未来的发展。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3效果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1循环图与生态建筑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0生态单元平面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9条石演变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8山体修复过程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7山体修复技术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6石漠化问题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2发展愿景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4方案生成过程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3策略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5原始村落改造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2社会背景分析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总平面图及区位图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11循环图与生态建筑分析

设计感悟

由于环境破坏,经济衰退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濒临消失,为所谓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让路,然而古村落承载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每个村落的消亡都是文化基因的丧失。我们希望设计以古村落的恢复与发展为主题,以期通过一系列技术与景观措施使得古村落闪耀于时间的舞台,实现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设计初始,便确定了原始村落的保护修缮计划,似乎是每个古村落规划的必然途径。然而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村落,当地有独特的环境问题,针对此特殊性,我们以生态修复为出发点,采用已有的石漠化处理技术,更希望通过景观化手段而实现环境的改善。竞赛不同于实际项目,并没有可参照的规划模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也注定了讨论过程中的惊喜。原本只是处理环境修复问题的“条石”却是打开时间轴的钥匙。可能性,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词,充分体现了弹性的概念,无法预知未来,却也演绎着未来。如果说发展是必须的,而绿色生态的基底才是最坚实的基础。逃不开古村落消逝的最初原因,经济社会的复苏也迫在眉睫,生态单元的模式不仅仅是绿色的,更是融合了产业与生活方式。村落有聚集性,而有机疏散的融合应用,为未来的可能多了一份可控。可持续发展是古村落复苏的必然途径,希望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不再因为不合理的发展而残缺。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