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9 20:34投票数
141浏览量
1234▲现状分析
导读 本规划设计场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泥河流域,占地约39公顷,旨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结合智慧调控技术,介入再野化手段,系统考虑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解决场地现有问题。设计从场地、生境、交互三个维度入手,通过蔓延河道完善蓝绿格局、绿地动植物生境营造、面向大众挖掘场地记忆三大策略,智能化将自然景观元素融入河流景观设计中,以突破河道硬质化围墙,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自然野性河道景观,让河道的植物景观成为人与水之间的桥梁,促进生物物种与人、与城市社区的连接,以实现生境共享,万物共生。 ▲现状分析 项目场地周边自然景观良好,交通便利,历史资源较为丰富。场地南侧有花卉批发市场、遵义市第五中学,人流量相对较大。据实地调研分析,现状高泥河流域与周边社区之间被混凝土硬质化围墙阻隔,破坏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 此外,场地水资源较为丰富,除了高泥河主流外,还分布着许多其他支流。但是高泥河整体污染比较严重,其中水质中的氨氮、总磷等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为此也导致该场地的动植物生境被破坏,缺乏动植物资源,生物丰富度呈递减趋势。
设计说明
▲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高泥河流域存在着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物种锐减等问题,加之河道两侧的混凝土硬质化围墙将居民与水流、与生物阻隔,破坏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重构场地,让人与场地的联系得以和谐可持续?如何营造生境,让其成为可以自循环的生态体系?如何挖掘场所记忆,引起大众共鸣产生交流与互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结合智能技术手段,从场地、生境、交互三个维度入手,深入挖掘高泥河流域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提出智慧调控重构场地、营造动植物生境、面向大众挖掘场地记忆三大策略。
▲植物专项
在选择植物时,首先考虑乡土树种的选择,构成场地植物种类的基调。利用大数据筛选兼具生态与疗愈功能的乡土植物,注重选择瓜果的树种,可为鸟类等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选择多样化水生植物合理搭配,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环境。通过构建五感花园、雨水花园、生态浮岛和生态密林,融入智能化管理,引入植物养护监测、水质监测等,高效维护各空间交界处的微生境,实现各类物种栖息地的连接。
▲节点分析及未来愿景
针对人、场地、自然之间的三大突出矛盾,从“场地、生境、交互”三个维度入手,分别对其设计相关景观节点。通过构建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廊道装置等空间,蔓延河道景观,使其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相连接;设计雨水花园带、疗愈花园带等多重生态带,为当地动植物营造多元化生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挖掘当地文化记忆,设计文化广场、社区集市等交流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激活城市活力。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