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9 15:52投票数
258浏览量
2144前期分析
近年来,青岛近岸在春夏时节频繁遭遇浒苔的侵扰,特别是在2021浒苔灾害规模空前,针对这一“海上大草原”现象,我们深入剖析了浒苔及其爆发背后的复杂成因。浒苔,广泛分布于全球沿海区域,包括我国的辽宁、山东、江苏和福建等地,其强大的环境适应力和繁殖能力不容忽视。尽管浒苔本身无毒,但其大规模繁殖会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从浒苔爆发的成因来看,可分为自身和外界两方面。内因方面,浒苔在10-30°C的水温中均能存活,尤以20-25°C为最佳生长温度;最适宜在盐度24-28的海水中生长外因方面,则涉及多方面因素:农业化肥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为浒苔提供养分;气候变暖及海洋环流的变化,为浒苔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减少了浒苔的自然天敌,助长其泛滥;此外,风力和洋流的推动,以及河流淡水的汇入,也促进了浒苔的跨区域扩散和增殖;而人类沿海地区的开发与旅游活动,加剧了生态破坏和污染,进一步推动了浒苔的爆发。
设计说明
▲现状分析与问题聚焦
进一步的研究青岛近年来的气候、降水变化,发现青岛近岸的水温以及降水并非最适宜浒苔的生长,以及营养盐含量和种类的数据也表明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也并非最适宜浒苔生长,加之近年来愈加合理的捕捞管理,均表明青岛沿岸并非浒苔生长的最优环境。通过对山东半岛沿岸洋流的深入分析,故得出结论:青岛近岸爆发的浒苔主要源自江苏沿岸的漂移而来。进一步探讨青岛浒苔爆发所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在有利影响方面,浒苔的爆发首先显现出其在水质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浒苔的另一显著有利影响在于其吸收无机碳的能力。在不利影响方面,浒苔会破坏生态环境,阻碍近岸活动,限制沿海产业的发展下方的压底我们从上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展现了浒苔的爆发的影响。
▲改造范围与策略一
本策略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环境设计的空间干预实现陆海协同治理。陆域生态滤层:通过雨水花园的阶梯式净化结构(砂石、沸石、耐盐植物群落)与透水铺装系统,将地表径流转化为生态资源,形成“会呼吸”的绿色基础设施;潮间过渡廊道既塑造波浪形生态驳岸软化硬质海岸,又以植物分带策略创造梯度消纳带,使景观成为营养盐拦截的活性界面。
▲策略二、三与未来愿景
设计策略二(爆发期应对)构建分阶段弹性治理系统:监测预警:设计仿生浮岛监测站(集成水质传感器与太阳能设备),结合AR交互步道,将公众纳入生态监测网络。动态清理:采用潮汐能驱动围栏聚拢浒苔,搭配太阳能无人船夜间作业;设置移动式处理工坊,即时将浒苔转化为肥料或建材,形成“捕捞-再生”闭环。 设计策略三(资源化利用)推动浒苔从污染源到生态媒介的转化:海洋修复:利用浒苔混合贝壳构建鱼类栖息沙洲;制作可降解“生态浮毯”随潮汐滋养海域。 陆域循环:在滨海社区打造堆肥塔与浒苔砖景观铺装,连接盐碱地改良与公众教育,形成“废弃物-资源-空间”再生链。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