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褪浒新方案——基于多维数据集成的青岛浒苔监测与治理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9 15:52

投票数

258

浏览量

2144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42
主创姓名:逯一凡
设计成员:刘思彤 徐世佳 石兴怡 李嘉琪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
项目名称:蓝海褪浒新方案——基于多维数据集成的青岛浒苔监测与治理设计
院校名称: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兰宝
设计时间:2024-08-20
项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项目规模:6.24平方千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修复改造

前期分析

近年来,青岛近岸在春夏时节频繁遭遇浒苔的侵扰,特别是在2021浒苔灾害规模空前,针对这一“海上大草原”现象,我们深入剖析了浒苔及其爆发背后的复杂成因。浒苔,广泛分布于全球沿海区域,包括我国的辽宁、山东、江苏和福建等地,其强大的环境适应力和繁殖能力不容忽视。尽管浒苔本身无毒,但其大规模繁殖会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从浒苔爆发的成因来看,可分为自身和外界两方面。内因方面,浒苔在10-30°C的水温中均能存活,尤以20-25°C为最佳生长温度;最适宜在盐度24-28的海水中生长外因方面,则涉及多方面因素:农业化肥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为浒苔提供养分;气候变暖及海洋环流的变化,为浒苔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减少了浒苔的自然天敌,助长其泛滥;此外,风力和洋流的推动,以及河流淡水的汇入,也促进了浒苔的跨区域扩散和增殖;而人类沿海地区的开发与旅游活动,加剧了生态破坏和污染,进一步推动了浒苔的爆发。

设计说明

浒苔这一海洋生态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藻类,近年来在黄海尤其是青岛海域,春夏之交频现绿潮,对区域生产、生态平衡及居民生活质量构成了显著冲击,致使“浒苔”二字常伴忧虑之色。本项目针对青岛海域浒苔频发问题,通过深度挖掘浒苔生存机理与爆发根源,结合多维数据融合技术,构建浒苔智能监测与综合治理策略。利用遥感、无人机及地面监测设备,形成立体监测网,精准预测浒苔动态,支撑高效清理。同时,采取减少营养盐入海与公众参与的双轨策略,强化治理成效。此外,创新浒苔资源化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设计不仅解决了浒苔治理难题,还推动了海洋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青岛乃至全国沿海城市提供了浒苔治理与资源利用的成功范例。

▲现状分析与问题聚焦

进一步的研究青岛近年来的气候、降水变化,发现青岛近岸的水温以及降水并非最适宜浒苔的生长,以及营养盐含量和种类的数据也表明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也并非最适宜浒苔生长,加之近年来愈加合理的捕捞管理,均表明青岛沿岸并非浒苔生长的最优环境。通过对山东半岛沿岸洋流的深入分析,故得出结论:青岛近岸爆发的浒苔主要源自江苏沿岸的漂移而来。进一步探讨青岛浒苔爆发所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在有利影响方面,浒苔的爆发首先显现出其在水质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浒苔的另一显著有利影响在于其吸收无机碳的能力。在不利影响方面,浒苔会破坏生态环境,阻碍近岸活动,限制沿海产业的发展下方的压底我们从上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展现了浒苔的爆发的影响。

▲改造范围与策略一

本策略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环境设计的空间干预实现陆海协同治理。陆域生态滤层:通过雨水花园的阶梯式净化结构(砂石、沸石、耐盐植物群落)与透水铺装系统,将地表径流转化为生态资源,形成“会呼吸”的绿色基础设施;潮间过渡廊道既塑造波浪形生态驳岸软化硬质海岸,又以植物分带策略创造梯度消纳带,使景观成为营养盐拦截的活性界面。

▲策略二、三与未来愿景

设计策略二(爆发期应对)构建分阶段弹性治理系统:监测预警:设计仿生浮岛监测站(集成水质传感器与太阳能设备),结合AR交互步道,将公众纳入生态监测网络。动态清理:采用潮汐能驱动围栏聚拢浒苔,搭配太阳能无人船夜间作业;设置移动式处理工坊,即时将浒苔转化为肥料或建材,形成“捕捞-再生”闭环。 设计策略三(资源化利用)推动浒苔从污染源到生态媒介的转化:海洋修复:利用浒苔混合贝壳构建鱼类栖息沙洲;制作可降解“生态浮毯”随潮汐滋养海域。 陆域循环:在滨海社区打造堆肥塔与浒苔砖景观铺装,连接盐碱地改良与公众教育,形成“废弃物-资源-空间”再生链。

设计感悟

项目针对青岛海域浒苔的频繁爆发带来的一系列多方位恶劣影响。通过运用多维数据融合技术与智能化监测系统,项目实现了对浒苔的精准预测与高效清理,显著降低了其负面影响。此外,项目通过资源化利用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展现了强大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亮点

1.多维数据融合与智能监测:项目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和地面监测设备,构建了立体化监测网,实现对浒苔的精准监测与动态预测,大幅提升了治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2.综合治理策略:项目不仅关注浒苔爆发的清理,还深入挖掘了浒苔生存机理与爆发根源,提出了减少营养盐入海的治理策略,全面提高治理效果。 3.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升级: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项目创新性地探索了浒苔的资源化利用,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沿海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范例。 4.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效应:项目不仅解决了浒苔对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还通过公众参与增强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推动了海洋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