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花欲燃-共享花田模式下低碳主题绿色营造实验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13
主创姓名:李琳 关凯丹 常钰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城市更新
项目名称:山青花欲燃-共享花田模式下低碳主题绿色营造实验
院校名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张彤 徐瑾 梁洁
设计时间:2023-08-28
项目地点:浙江绍兴
项目规模:1.5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城市更新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早期的绍兴一直保持着山水城林交融的城市空间格局,人的生产活动均依托于自然。然而如今的城市基于自然去发展延续的历史线索已然被人工占据和吞噬。设计选址的花鸟市场地处山城的割裂带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贩卖花鸟的功能,决定了它有潜力放大它的功能和位置优势,变成人工和自然间重归于好的桥梁,作为承担整个城市生态重构的起点。
设计说明
此次设计选址为浙江省绍兴市塔山花鸟市场,在对花鸟市场本身更新改造的前提下开始探索低碳型和美人居建设。
对绍兴古城形态结构进行了山水格局演变分析、各层级形态结构演变分析以及最终的城市形态分析结果叠合三个层面上的研究,发现早期的绍兴一直保持着山水城林交融的空间格局,然而如今的城乡基于自然去发展延续的历史线索已然被人工占据和吞噬。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共享花田的理念,旨在绍兴古城的三山之一——塔山进行一次绿色营造实验,打造超越人工自然的生态环境,实现低碳的总体目标。在共享花田系统中架构四套层级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分别为原料系统—单元系统—功能系统—群组系统。原料系统通过可预制和拼接的方式来实现低碳和快速复制,由此架构出的单元系统里承载了预设的16种功能单元组装出功能系统,功能系统的进一步拼装形成的群组系统是一个几乎可以自主运作的体系。希望以山城交界处的花鸟市场作为起点,将其改造成为散播生态单元的试验田,把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对自然的重视上。
▲生态体系自主运作构架
共享花田的理念旨在打造超越人工自然的生态环境,实现低碳的总体目标。在共享花田系统中我们架构了四套层级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其中,原料系统通过可预制和拼接的方式来实现低碳和快速复制,由此架构出的单元系统里承载了我们目前预设的16种功能单元组装出功能系统,功能系统的进一步拼装形成的群组系统是一个几乎可以自主运作的体系。
▲低碳技术与碳交易运作体系
从整体低碳目标出发引申出四个方面的低碳考虑——低碳技术、低碳种植、低碳行为和低碳材料。从中建立个人碳交易运行机制,在APP上通过用户的低碳行为积攒碳能量,用碳能量在特定的花田片区可以种植特定的植物。
▲碳汇测算助力生态单元覆盖
通过植物选种最终确定模块单元的规模形态,将模块融入餐饮、娱乐、售卖、交通等16种功能组装成群组,采用立面依附、挖洞天井、室内和室外空间连接、下沉、空中五种置入方式,将群组模块按原有的空间拓扑关系置入原有建筑之中,形成新的市场运作模式并布局碳汇测算。我们设想在未来的时间线上随着植物不断的生长会从像素化的点状逐渐演变成为斑块状的聚落,最后实现整体场地生态单元的覆盖。
设计感悟
面对如今的绍兴城乡基于自然去发展延续的历史线索已然被人工占据和吞噬的困境,设计创新性的深入分析场地的生态、历史、经济价值,将低碳技术、装置科技、碳交易运作机制、生态景观等融入山城交界之处,将花市改造成为可以散播生态单元的试验田,让自然和人工重塑出全新的整体。
设计亮点
近年来,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雏形,浙江省绍兴市更是其中积极响应的重要一员,并一直希望能够找寻一个切入点来系统开展减排工作。此次设计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花鸟市场地处山城的割裂带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贩卖花鸟的功能,决定了它有潜力放大它的功能和位置优势,变成人工和自然间重归于好的桥梁,作为承担整个城市生态重构的起点。在对旧市场改造更新的微介入中提出了再造荒野的理念,通过一系列像素化的生态单元把原本分离的人工和自然两个系统叠合起来架构全新的整体,并借助中国目前已经初步搭建好的碳交易平台,将在此搭建出一套碳交易运作机制直接落实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