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猬为安—基于刺猬栖息地的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设计
Turning hedgehogs into ann – urban wildlife living space design based on hedgehog habitat

主创设计:徐靖育

设计成员:彭思楠 李月欣 刘雯熠 王橹静

指导老师:卢渊 岳士俊 崔文河

作品编号:ILIA-S-20221098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绿地系统规划

1
热度:388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转猬为安—基于刺猬栖息地的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卢渊 岳士俊 崔文河

主创姓名:徐靖育

成员姓名:彭思楠 李月欣 刘雯熠 王橹静

设计时间:2022-03-01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项目规模:4300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一场地概括: 对场地进行调查研究

设计说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被压缩,导致野生动物被迫迁徙。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我国城市生态的优化,野生动物逐渐“进城”,而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设计以打造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为出发点,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为设计区域,以刺猬为目标物种,根据刺猬的生活习性、喜好以及对海淀区地理环境、位置的分析,将设计分为三大策略,分别是觅食、活动和栖息地。
第一、根据刺猬对食物的喜好进行研究调查,加入昆虫旅馆、饮水装置等丰富食物来源从而保障刺猬觅食条件。           
第二、调查刺猬的活动范围,根据刺猬的感知能力以及活动轨迹,在居民活动的基础上增加刺猬活动空间,并加入生物友好设施、以及生物监测等,增强人类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三、关于刺猬对栖息环境的偏爱程度,对偏爱程度高的地区增加植物进行空间围合或是加入人工筑巢,增加刺猬栖息地空间。
该设计旨在谋求野生动物生存与城市运作的共存,降低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不良交互影响,建立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友好型城市空间。

二 目标物种分析及设计理念 :生长周期 场地现状 头脑风暴 现状剖面图 底图为场地问题的综合体现

三:设计策略 :分类设计及不同设计下的设计表现

四:方案展示 :效果图展示 底图为构建生态廊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设计感悟

在城市发展迅速的当下,野生动物逐渐向城市迁移,根据动物的习性,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个能够自循环的生态系统,搭建绿色廊道。对于城市而言,不仅能够形成更多的生态系统,还能够缓解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紧张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设计亮点

本案通过对目标物种生活习性、繁衍方式、觅食休憩等一系列研究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建设一个能够使刺猬在区域内能够生存并且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绿色廊道。由设计中的点(包括单个辅助设计,植物设计)形成了能够通行连接的线,最后形成一个能够生存下来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面。在整个设计中,人类与动物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中更多的利用大自然来进行引导设计,利用植物营造适合生存的空间,这不仅对刺猬来说是一种保护,对与人类来说也是一种救赎,将城市更多的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去打造真正的动物友好型城市。

1. 前期分析 对于场地的前期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天气、历史沿革等
2. 现状分析 包含对目标的物种的生活习性与生长周期,通过对目标物种的深度了解,能够更加全面的对场地进行设计规划。
3. 方案演绎 头脑风暴后形成
4. 方案解读

专家评语

人与动物共存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理想。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市环境中为刺猬栖息营造生存环境提出见解与策略,为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借鉴性

方案的整体设计较为系统,逻辑性强,层级清晰,为刺猬未来的生息环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可以为人与动植物共生的城市环境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设计选题及出发点新颖独特,分析表达全面,思路清晰,图面表达完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