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蕴新·共生山塘——苏州市山塘街(西段)周边片区城市更新
Ancient and Modern,Symbiotic City

主创设计:何佳艺

设计成员:刘婧方 宋子祺

指导老师:常海青 刘恺希

作品编号:ILIA-S-20221094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3
热度:476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酌古蕴新·共生山塘——苏州市山塘街(西段)周边片区城市更新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常海青 刘恺希

主创姓名:何佳艺

成员姓名:刘婧方 宋子祺

设计时间:2022-06-10

项目地点:苏州

项目规模:15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概念生成

基地位于苏州生态保护格局中的京杭运河生态轴线辐射地段,位于历史城区一城、二线、三片区中的山塘线与虎丘片区范围内。目标是通过构建文化网络与生态网络,复合出场地的规划结构,利用生态文化两大特色打造共生城市。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主题为酌古蕴新·城园共生,苏州市山塘街(西段)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通过发掘场地的现状特点,根据景观设计构建生态文化一体的“共生城市片区”。
    场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西段虎丘片区,面积约为150公顷,苏州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通过京沪客运专线和苏通嘉铁路可以在一小时内便捷联系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地区。通过场地的分析,发掘出场地最重要的两大特色————文化和生态。建立起激发场地记忆与活力的文化网络,构建蓝绿的海绵基底的生态网络,以此达到生态和文化的共生。经过生态文化网络的构建,形成了贯通的水网体系,韧性共生的绿色海绵生态系统,内含多种生境斑块提升物种多样性,文化轴线合节点使场地内的各样文化得以再生传承。
    重点地段景观设计是片区南侧定园及周边的文创产业园,它是场地内重要的绿色生态节点,对南侧的古城也是重要的展示面,也是虎丘山望向城市的重要节点。同时对海绵雨水花园进行了工程设计,增加场地的绿色生态空间。在生态文化共生的大主题之下,融入片区定位的文创产业园以及多种多样的功能,以此来达到生态、文化、产业、功能的“共生”。

总平面设计

经过生态文化网络的构建,形成了贯通的水网体系,韧性共生的绿色海绵生态系统,内含多种生境斑块提升物种多样性,文化轴线合节点使场地内的各样文化得以再生传承。

重点地段设计

详细地段平面设计,在景观设计层面,区域定位为文创产业园区,绿地景观为文创产业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同时可以为文创产业链提供户外展示空间。

海绵工程设计

生态绿地可以为文创产业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同时也为文创产业链提供户外展示空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选取定园中的雨水花园进行详细的海绵工程设计。

设计感悟

项目通过发掘场地的文化和生态特点,建立起激发场地记忆与活力的文化网络,构建蓝绿的海绵基底的生态网络,紧扣主题达到了生态和文化的共生。依托构建的生态网络形成多种生态空间,增加生境斑块,提升场地生态效益,形成建筑、园林一体的文化空间形式,使得场地的文化可以再生与传承,形成生态文化一体的共生城市片区。

设计亮点

1.总平面设计,兼具完善的蓝绿海绵生态系统、连贯的产业流线、新式的文化空间形式;
2.生态、文化共生的多功能产业链;
3.丰富、多功能的活动空间;
4.雨水花园工程设计;
5.依托海绵绿带的多种生态空间;
6.建筑、园林一体的文化空间形式;
7.与虎丘的视线通廊。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