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疫情时代下浑河沿岸滨水绿色公园的活态化设计
Based on the active design of the waterfront green park along the Hun River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主创设计:张静雯

指导老师:包广龙

作品编号:ILIA-S-20221086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5
热度:345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基于后疫情时代下浑河沿岸滨水绿色公园的活态化设计

院校名称: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包广龙

主创姓名:张静雯

设计时间:2022-05-05

项目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项目规模:56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效果展示

不同的空间表达形式拥有着相同的内涵和主题,即塑造一个以新纪元为背景的新型中心广场,在人类行为参与、水木共生、环境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正向良性发展。

设计说明

本项目选址于辽宁省重要河流之一——浑河,进行周边绿化广场的改造设计。浑河古称沈水,又称小辽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也是辽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流域范围在辽宁中东部。源于辽宁抚顺市清原县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鞍山等市,全长415公里。为重新激活浑河活力,发掘研究其文化传统,彰显其文化特色,全方位延续滨水历史精神的魅力,使得在滨水空间的辐射下,沿岸的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提高。如今供人类活动的场地类型繁多,结合后疫情时期的特殊需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交流进行融合,以达到人们的内心期望。本设计力求塑造一个以新纪元为背景的新型中心广场,在人类行为参与、水木共生、环境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正向良性发展。场地的平面布置主要把控在对称中求变化、在相似中找不同。设计力求增强人们的体验感和融入感,轴线两侧的变化也使得其韵味满满。随着当下互联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其中增添了不少关于智能化设备,例如app导游等,可以有力的促进后疫情新时代下人群之间的交往,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等的增长。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时代、新人群、新观念、新方式、新风尚、新环境,提供创造性的智慧成果。

▲前期分析

本项目目的是提升后疫情阶段人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感。如今供人类活动的场地类型繁多,结合后疫情时期的特殊需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交流进行融合,以达到人们的内心期望。

▲理念分析

本展板主要是节点展示、设计策略分析和滨水剖面展示。

▲方案展示

平面布置主要把控在对称中求变化、在相似中找不同。设计力求增强人们的体验感和融入感,轴线两侧的变化也使得其韵味满满。

设计感悟

该项目立意较为新颖,结合了当下较为热门的主题——后疫情,以及互联网app联动体验功能,本设计力求改造当下浑河周边绿地功能单一的情况,使整块地区带动整个城市活跃起来,完成活态化转变。此外,项目的整体表现形式新颖、突出创意,展板制作精细,技术相对较好。

设计亮点

项目亮点在于对项目主题的把控、整体风格的选用、方案分析细致程度以及技术操控程度等。作者力求每一部分都做到最佳,因此项目是有很大亮点的。我通过这次项目地设计,感受到了创新实验的乐趣,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

专家评语

设计发掘文化传统,彰显其文化特色,场地的平面布置合理,设计中增添智能化设备,有力的促进后疫情新时代下人群之间的交往,主题新颖,图纸表达相对丰富。

该方案设计理念创新性较强,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设计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具有东方内涵;项目有趣丰富且具有教育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选题具有社会意义,设计表达合理清晰,探索后疫情时代滨河绿地的自然与社会交融改造设计,呼应主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