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于山林”——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Curativ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Era After COVID-19

主创设计:兰皓钰

指导老师:魏泽崧

作品编号:ILIA-S-20221082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旅游度假区规划

13
热度:680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小隐于山林”——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魏泽崧

主创姓名:兰皓钰

设计时间:2022-04-13

项目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养生理疗基地

项目规模:2513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

园区鸟瞰图

根据2021年世卫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5%,另外有15%的人群处在疾病状态之中,剩下的70%均处在“亚健康状态”(即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的标准,但又达不到健康的标准,常会伴随疲劳、躯体疼痛或神经紊乱等症状),并且“亚健康状态”和焦虑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态成了我们现在急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就引出了“治愈性景观”这个研究方向。
自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尽可能少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几乎已经成为了近几年社会的常态,导致人们正常的社交活动、亲自然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产生的一系列来自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也缺少了释放的出口从而堆积起来。疫情爆发时,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此次设计的基地选在有“中国医药城”之称的江苏省泰州市,除了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宣传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文化之外,也可以借助有舒缓情绪气味和功能的中草药植物的种植采摘活动,达到让人们缓解身心压力的作用。
“小隐于山林”——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项目,是一项针对于以上两个切入点进行的设计,将园区打造成适应后疫情时代发展的,既满足于长期防疫管控的需求,又能让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社会压力下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在人们参与园区内不同的亲自然活动、安全社交距离内的社交活动的同时,对人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达到治愈作用的景观园区。

设计说明

据2021年世卫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群只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5%,70%均处在“亚健康状态”,常会伴随疲劳、躯体疼痛或神经紊乱等症状,并且“亚健康状态”和焦虑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态成了我们现在急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就引出了“治愈性景观”这个研究方向。

自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导致人们实体的社交活动、亲自然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产生的一系列来自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也缺少了释放的出口从而堆积与日俱增。在疫情爆发时,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此次设计基地选在有“中国医药城”之称的泰州市,除了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宣传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之外,还可以借助有治愈性气味和功能的中草药植物的种植采摘活动,达到让人们缓解身心压力的作用。

“小隐于山林”——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项目,是一项针对于以上两个切入点进行的设计,将园区打造成适应后疫情时代发展的,既满足于长期防疫管控的需求,又能让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社会压力下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在人们参与园区内不同的亲自然活动、安全社交距离内的社交活动的同时,对人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达到治愈作用的景观园区。

场地形态生成及推演

场地临近泰州天禄湖公园,借用湖水涟漪的形态,提取线和面,形成部分场地初步的设计形式;在自然环境中,云朵给人以柔和、纯净、放松的心理感受,提取云朵的形态轮廓,形成部分场地初步的设计形式。
·结合疫情赋予更多功能性:设置多类型活动区域,可以满足人们因为居家时间过长而对户外活动的向往心情,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将实体化社交进行落实。
·引入疗愈性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上除了要满足适合场地区域气候等生长条件,并保证美观之外,还要考虑配置一些可以散发相应的有益物质到空气中,抑制病毒或者起到保护人体健康与空气净化、涵养水源的作 用的植物。
·结合疫情融入智慧景观:将科技融入景观铺装、路标指示、景观节点、消毒系统等设计中,利用ai技术,在景观中融入声音、灯光等跟疫情防控社交距离相关的数据相结合的提示元素。
·交通动线设计辅助疫情防控:在合理规划路线,并保持园区内交通流线畅通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人群的社交距离。

场地立体分层分析

在景观中增设多种功能区,满足更多年龄段、更多性格人群的解压需求,达到治愈效果最大化:将基地进行改造设计,在原有的基础景观上,添加打造适合于满足各年龄段人群放松休闲解压需求的:休闲草坡、儿童沙坑、浅水池、音乐广场、亲子乐园、共享中草药采摘园、乐活空间、亲水平台、浮岛花池、音乐喷泉等12处不同开敞性的特色景观节点,适应于更多性格的人群,来唤醒人们的亲自然属性,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园区内实体社交,来达到后疫情时代人群身心的解压治愈效果。

后疫情时代下的特色景观设计

1、用夜光自动感应变化铺装、功能区组团间距设置,严格控制疫情安全社交距离:结合疫情,整个园区利用铺装纵横的变化,将人群组团和功能区间距严格控制在1米-1.5米的安全社交距离范围内,并添置夜光体感智能跑道的设计,当某一区域人群密度过大时,将会通过灯光颜色的变化对人群进行提醒。
2、增添后疫情时代的特色园区设计:将园区人车分流,增加救护应急车道和临时停靠点、方便搬运病患的区域;增加住户单元与单元之间无接触机器人餐车配餐服务,以分流就餐人群减少就餐区人群接触及密度;结合智慧景观,设置疫情科普知识智能屏长廊;提高屋顶花园、楼间花园的设计和利用率,为园区进行人群分流,避免人群组团过度聚集。
3、除满足人群游玩基本需求外,增设多处人性化防疫设施:增添了园区消毒喷淋系统、户外扶手消毒器、可移动无人口罩贩卖机、园区出入口管控设施、定点体温监测仪、核酸检测点等一系列人性化防疫设施,来辅助管控疫情。

设计感悟

1、基地所属的泰州有“中国医药城”之称,可以借助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传承我国的中医药文化。
2、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将疫情防控需求融入景观设计,将其最大程度适应未来社会大环境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新需要,打造“后疫情时代”的特色园区,既科学辅助防疫,又满足人群的实体社交、亲自然的解压属性。

设计亮点

1、在景观中增设多种功能区,满足更多年龄段、更多性格人群的解压需求,达到治愈效果最大化。
将基地进行改造设计,在原有的基础景观上,添加打造适合于满足各年龄段人群放松休闲解压需求的:休闲草坡、儿童沙坑、浅水池、音乐广场、亲子乐园、共享中草药采摘园、乐活空间、亲水平台、浮岛花池、音乐喷泉等12处不同开敞性的特色景观节点,适应于更多性格的人群,来唤醒人们的亲自然属性,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园区内实体社交,来达到后疫情时代人群身心的解压治愈效果。

2、利用夜光自动感应变化铺装、功能区组团间距设置,严格控制疫情安全社交距离。
结合疫情,整个园区利用铺装纵横的变化,将人群组团和功能区间距严格控制在1米-1.5米的安全社交距离范围内,并添置夜光体感智能跑道的设计,当某一区域人群密度过大时,将会通过灯光颜色的变化对人群进行提醒。

3、增添后疫情时代的特色园区设计。
将园区人车分流,增加救护应急车道和临时停靠点、方便搬运病患的区域;增加住户单元与单元之间无接触机器人餐车配餐服务,以分流就餐人群减少就餐区人群接触及密度;结合智慧景观,设置疫情科普知识智能屏长廊;提高屋顶花园、楼间花园的设计和利用率,为园区进行人群分流,避免人群组团过度聚集。

4、除满足人群游玩基本需求外,增设多处人性化防疫设施。
增添了园区消毒喷淋系统、户外扶手消毒器、可移动无人口罩贩卖机、园区出入口管控设施、定点体温监测仪、核酸检测点等一系列人性化防疫设施,来辅助管控疫情。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