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工业遗址的重生”
ENDLESS - "The rebirth of an industrial site"

主创设计:欧阳雪

指导老师:Sunantana Nuanla-or

作品编号:ILIA-S-20221081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1
热度:337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生生不息——“工业遗址的重生”

院校名称: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学院

指导老师:Sunantana Nuanla-or

主创姓名:欧阳雪

设计时间:2022-04-25

项目地点:武汉市汉阳区汉阳铁厂

项目规模:4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ENDLESS——总平面设计图与场地相关现状分析

关于总平面图:由于场地是作为后工业遗址公园规划的,所以整体保留了工业风格,在材质上大量使用红砖作为道路铺装,在整体感官上呈现“锈”调。作者在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的三个出入口,并结合特有的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关于遗址公园的道路规划,灵感来自于“生锈”了的“树叶经脉”,“生锈”表示场地的过去,树叶蕴含的生机代表场地的未来。除了作者赋予的寓意,经脉状的道路使整个场地含有四通八达的方向,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植物体验中心,主要包含地下砾石湿地、口袋公园、植物大棚教育、植物园游览区,该区域主要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达到修复目的,同时通过定期的人员解说和设置详细的介绍牌来达到教育传播的作用。在休闲娱乐区域,主要包括儿童游乐区,螺旋广场半封闭式休闲区,露天餐厅。其中螺旋广场以螺旋形状为灵感,每一层的高差 使广场充满趣味,这个区域会成为人数最多的区域,同时也满足了遗址公园的 休闲功能。全年龄段活动中心主要由滑板广场和涂鸦中心构成这一区域为整个遗 址公园注入了活力。占据遗址公园最大面积的是树屋森林,其中有各式各样的树屋和瞭望台,形成了树荫下的开放空间,同时也极大地解决了场地绿化率缺失的问题。公园的集会广场和文化体验区域紧挨张之洞历史博物馆该区域主要起到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其中包含各种工业遗留物的展出,后工业操作的再现与互动。

前期分析:通过后工业景观背景分析、后工业景观发展分析、汉阳铁厂相关历史分析、场地区位分析、场地周围居民需求分析、场地内部分析、SWOT总结得出“在优势方面,有七种优势,第一是区域位置重要,并且与周边的文化景观有着良好的交通联系,第二是场地内有李伯斯金设计的张之洞博物馆,本身就吸引力和关注度,第三是汉阳铁厂自身就是著名的历史人文资源,第四是政府对于后工业修复这方面的政策支持,第五是整个世界对于后工业的保护和利用趋势越来越盛行,第六是汉阳铁厂代表着中国近代工业钢铁文化,第七就是汉阳铁厂周围的人口众多。在劣势方面,第一是场地内废弃闲置严重,场地资源的浪费,第二是场地内绿化的缺乏,第三是对于周围环境来说不良的建筑环境,第四是场地内公共空间和休闲功能的缺失。在机遇方面,第一是汉阳铁厂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微中心,第二是他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第三是它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第四是可以成为一个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公共空间。在威胁方面,如果放弃这片地区不管,它将会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工业废弃地,同时还会降低城市的土地利用率”。

设计说明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城市中的工业废弃地日益增多,其中的工业建筑也就此荒废,工业的遗留物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工业遗址的再利用问题,我选取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汉阳铁厂作为研究改造的对象,基于“先利用再改造”的理念对汉阳铁厂的遗址建筑进行研究和再利用,找到通过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丰富城市肌理,激活城市公共空间重塑城市工业记忆的方法。通过设计森林树屋区域解决场地的绿化问题,通过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解决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螺旋广场、涂鸦空间、滑板运动区域等休闲空间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和活力,通过工业主题展览和博物馆唤醒工业记忆,打造一个集教育、休闲、生态于一体的修复性后工业遗址公园。同时,我认为在进行城市废弃地修复和开发的同时,应该加强公众的参与度,尽可能地将景观与人群活动结合起来。

ENDLESS——设计概念与策略分析、相关效果展示

设计策略01:在设计概念方面. 分别是生态学意义上的转型与再生,形式表达意义上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接着以生态修复、多样的互动方式、文化宣传为目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对土壤进行重金属处理,主要策略是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多样的互动方式包括发挥剩余工业设施的最大价值,充分利用,尊重工业用地的原貌和历史,延续场地的历史感,并合理设计活动空间,主要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场地现在的工业设施以及为不同人群设计活动空间。文化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一些设施,例如小品雕塑,公共设施等等来体现文化元素,同时还可以借助高科技,例如裸眼3D等来宣传文化,主要策略是创造独特的文化展示空间以及通过一些商业的手段来进行文化推广。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法,可以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办公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商业空间、工业遗址公园以及对废弃的工业部件及设施进行艺术性改造。

设计策略02:接着说明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简单来说,植物修复技术是基于生态原则,并将自然系统、人类和社会干预视为一个整体的技术这里首先展示了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接着详细展示了四种植物的种植类型,分别是表面径流湿地、地下砾石湿地、稳定垫层、多重机制缓冲带接着关于设施改造和空间创造的策略进行展示,由上到下,我分别显示了关于铁路轨道、油罐、工业管道、高塔的利用途径,关于景观来廊架、湿地风景、休闲草坪、儿童乐园、观景栈道的活动空间的构造。然后是关于工业文化展览空间的策略展示,由上至下,首先是作为工业展览作用的内部空间,然后是可以作为演讲作用或者舞台表演或者放映室的阶梯室内空间,最后是一些关于工业历史有关的小品布置。

ENDLESS——细节平面设计图及相关剖面展示,相关效果展示

细节平面设计图1:螺旋三角广场和屋顶阶梯草坪的细节平面图,两个活动空间都是以阶梯状的形式呈现,非常具有趣味性,同时三角的屋顶草坪也创造出了遮阴空间。

细节平面设计图2:植物生态修复运用地之一,植物观赏区,整体起到休闲教育的功能同时,整体空间非常开放,种植池也以多种形式表达,其中比较出彩的是阶梯草坪、叶形耐候钢廊架、观景长廊。

ENDLESS——后期植物修复与策略分析及相关效果展示

策略分析阶段主要以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为中心,讲述在场地中的应用方法。

策略1:首先是表面径流湿地,主要使用了根系过滤的原理,被种植介质固定的无机物可被降解。右上角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工艺流程从预处理过程再到人工湿地净化。下方展示了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地的种植建议。图的下方,分别展示了在同一剖切线的构造细节以及剖面图。

策略2:地下砾石湿地,在场地中主要运用了根系过滤和植物稳定的原理,这种方法在表面没有水,植物给系统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同时把无机物固定在碎石介质中。图的右上角展示了地下的过程结构,使用到的部件等等。图的下方展示了同一剖切线的构造细节和剖面图。右边展示了运用这个方法的场地的种植建议。

策略3:地下砾石湿地,在场地中主要运用了根系过滤和植物稳定的原理,这种方法在表面没有水,植物给系统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同时把无机物固定在碎石介质中。图的右上角展示了地下的过程结构,使用到的部件等等。图的下方展示了同一剖切线的构造细节和剖面图。右边展示了运用这个方法的场地的种植建议。

策略4:上方展示的是稳定垫层,在场地中主要运用植物稳定的原理,致密的植被阻止环境和人类受到污染物泄露的危害。右边展示了对应的植物布置和剖面图。
下方则是多重机制缓冲区域的种植方法,主要运用植物稳定、根系降解、植物降解、植物挥发的原理,植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并且挥发出土壤中的水分和气体,它的根部区域也会稳定无机物。右边是剖切线对应的大样图和剖面图。

设计感悟

本作品在满足巨大面积中的遗址公园基本功能给予的情况下,例如工业记忆的重塑、休闲场所的建造、绿化区域的普及、土壤污染的治理,还赋予了场地更多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使遗址公园具有更多的吸引力与宣传点。

设计亮点

本作品的设计亮点在于不仅从多角度解决了场地的遗留问题,整理出了“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场地改造与空间创造”“工业文化空间展示”三个设计策略,还将“人与自然的互动”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产出了“自然教育”“森林树屋”“滑板互动”“涂鸦休闲”等趣味性空间。

专家评语

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以进一步展现新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