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尔慢“漫”还--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郑州市金水河道防洪景观设计
Resilient  slowly come back--Flood Control of Jinshui River in Zhengzhou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lient City Landscape design

主创设计:薛羽君

设计成员:无

指导老师:李满园

作品编号:ILIA-S-20221076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1
热度:297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韧尔慢“漫”还--韧性城市视角下的郑州市金水河道防洪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李满园

主创姓名:薛羽君

成员姓名:

设计时间:2022-05-05

项目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项目规模:9.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场地区位、数据分析

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主题是“韧性”和“连续”,以去年郑州市“720”极端降雨事件中被洪水肆虐后受严重破坏的郑州市内部分河道为例,为了实现滨水带状绿地的规划设计目标与韧性城市理念的融合,因此在工程的基础上加入滨水慢行系统以满足郑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同时面对每年雨季都会发生的暴雨行洪压力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对郑州市历年来的降雨数据和地表径流变化图等分析可知本次的暴雨数据突破了历年来的记录,快来快排的方式无法体现韧性城市强抗击性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在调查了现场问题之后发现场地内存在河道基础设施老化,驳岸类型单一,河道自身抗洪能力短版,未形成多元复合形串联的城市绿廊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从生态方面、防灾减灾方面、构建韧性城市系统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不同比例透水面和河道坡度对于径流量和入渗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比例的透水面积和河道坡度以平衡防洪和生态问题。
    在场地的具体设计中取缔了现状破碎驳岸并增加了生态驳岸,形成有层次,平洪共用的人行系统,改善驳岸类型单一的特点。铺装方面通过利用细砂砾、透水混凝土等铺装材料收集降雨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流失,在生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层次种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耐水性植物和遮荫树种,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同时还能截留夏季的降雨,为游人遮荫。慢行步道平洪共用,是进行生态观赏,调节气候和科普教育的场所,滨水观赏栈桥连贯整个场地,不同功能区设置不同类型,形成有特点多层次的活动区域。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上确定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城区内河道防洪景观公园的目标定位,将适应性策略融入设计的各个方面,形成韧性生态环境,建立协调连续的慢行步道网络。

场地现状分析

平面图设计

细部设计

设计感悟

本设计以洪水肆虐过后的郑州市内河道为例,通过研究韧性城市相关理论合理设计,采用工程手段与生态手段综合提高受灾河道抗干扰能力及生态系统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以构建城市韧性和生态韧性体系,对于内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韧性体系和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平衡城市稳定发展和灾害发生前的防范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设计亮点

我国大部分内陆城市平时的建设中很少考虑到河道的抗洪能力,所以遇到暴雨侵袭后无力抵挡,而郑州市作为内陆二线城市,将其作为规划案例有利于我国在抗击城市内涝和韧性城市方面的完善。

专家评语

方案的基础场地及环境数据的分析非常细腻且科学,图形表达及设计构思有逻辑性。在整体设计中的理念创新有欠缺。

问题清楚,目标明确。但景观空间设计尚需深入。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