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后填埋时代基于传统生态知识的棕地修复策略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孙俊桥
主创姓名:于腾飞
成员姓名:杨雅婷 蒋帅
设计时间:2021-05-20
项目地点:陕西西安
项目规模:1000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场地现状分析
分析场地的现状问题,场地复杂的高程变化与风向对填埋场臭味扩散的影响范围
设计说明
我国目前2/3的城市被垃圾环带所包围,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垃圾围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会在十年内逐渐关闭。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中国最大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在2020年这座填埋场结束了20余年的运转,巨大的垃圾堆体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这座垃圾填埋场存在着众多问题,设计以景观学科的视角为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未来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一处山谷型填埋场,变化巨大的高差是封场后第一要解决的问题,雨水径流的冲刷,周边居民对其所产生的臭味的强烈反响,土壤污染与贫瘠等问题同样严峻。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方案吸取借鉴了古人传统的生态智慧,通过阶段性的介入场地加速生态恢复的进程。
第一阶段:填埋场覆土,通过引入传统的农业梯田景观来消化高差,通过构建雨水管理系统减轻雨水对覆土层及堆体的影响。种植防风林带减少未覆土的垃圾的臭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被称为“绿肥”的苜蓿作为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并将周边的牧场引入场地,苜蓿作为牧草为牛羊提供食物,动物的粪便通过堆肥来营养土地,为以后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条件,同时给游客带来全新的牧场景观的体验。与防风林带结合设计慢行系统连接场地与城市,这一阶段场地作为一处郊野公园为人们提供具有自然乡野的景观体验。
第三阶段,随着城市的扩张曾经位于近郊的场地逐渐被城市包围,以及随着堆体的稳定和生态的逐渐恢复,场地的功能被重新定义。通过置入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问题与策略
通过分析得出四个场地的突出问题,结合了传统的生态知识,提出场地修复的设计策略与策略的分阶段实施
设计感悟
设计不应以同质化的高科技手段来作为定式。流传了千年的古人对于生态的思考实践与方案往往被当今的设计者所忽略,我们希望类似于生态、农业、水利设施等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地域景观可以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并拓展为低成本的、具有延展性、地域性的解决方案与技术手段。为棕地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与解决方案。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时间性作为一个思考的要素,方案通过阶段性的介入场地在不同的阶段赋予不同的功能,构建不同的景观,提供不同的体验。
设计亮点
一、对于传统生态知识的借鉴。
二、根据场地周边现状将牧场景观引入生态修复的过程来加速整个过程。
三、分阶段的策略,从时间的角度思考了不同阶段的需求与功能。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