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之上
Abandoned above

主创设计:石铁红

设计成员:孙雨婷 常非凡 李璐奇

指导老师:陈越平 汪家杰 段静乐

作品编号:ILIA-S-20211015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2
热度:292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遗弃”之上

院校名称: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陈越平 汪家杰 段静乐

主创姓名:石铁红

成员姓名:孙雨婷 常非凡 李璐奇

设计时间:2021-05-15

项目地点:西安江沟村垃圾填埋场

项目规模:6870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鸟瞰总平图

整个场地设计七个大的功能分区,分别是主场馆、亲子互动小馆、足球场和篮球场、生态丛林、下沉广场、湖心岛、山地自行车骑行区,主场馆设计在正在场地中央位置,绝对的主导地位好像是整个场地的生命源,足球场和篮球场紧挨生态丛林,也是我们改造的重大意义,通过改造,让人们在前身还是垃圾场的场地能酣畅淋漓的运动;亲子互动小馆建在主场馆和生态丛林之间,带小孩子看完场地演变历史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沿着小路一直往下,就能看到生态长廊,生态丛林就在脚下,在小馆里做着废物再利用、垃圾再改造的纪念品,这才是我们想表达的教育意义,希望保护环境能成为传承的意义,下沉式小广场满足人们日常集会、娱乐的功能,湖心岛的修建满足人们散步休闲的需求,也意味着臭气污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启了碧水蓝天的新篇章,山地自行车区域适合极具挑战性的年轻人,可以尽情在这里展现来自新一代年轻人的生命活力。

设计说明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处理厂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白鹿原为三级黄土台源地貌,高出平原,该垃圾处理厂处于三级台源中的二级为狄寨源,比平原高出140m。为东西走向的沟,全长5.6km,中间为容积较大的坑,直径1.6km,两端筑坝,属山谷型填埋场。这里是国内日处理垃圾量最大的填埋场,填埋场平均垃圾埋深130米左右。因为垃圾处理量日益剧增达到饱和,提前20年完成封场计划。
垃圾在漫长的沉淀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对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环境构成威胁。垃圾填埋场内部微生物的厌氧降解使大部分有机垃圾转化为气态的最终产物,即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填埋气体,它们可以加剧城市局部地区 的“热 岛 效 应”,污染范围一般在两公里左右。这些气体还会对生态恢复中的植被产生致命的影响。所以本次设计定位就是要与先进垃圾处理场设施相结合,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公园垃圾场。主要表现在:(1)体现现代化:现代化的景观材质与现代化的设施相统一。(2)体现生态性:丰富的植物配置净化垃圾填埋场的污水与有害气体。(3)体现景观性:景观与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具有观赏性的垃圾场。(4)体现人文性:点明垃圾场主题,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填埋场生态修复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第1步污染治理,第2步生态修复。其中生态修复又可分为2个阶段实施,前期主要为土壤改良、生物群落构建,后期为景观打造,建设对外开放的公园绿地。
污染治理主要工程内容为:污泥固化、堆体整形、封场覆盖、填埋气体收集处理、渗沥液导排处理、环境与安全监测等。
生态修复设计理念:1.封场覆盖后,生态修复前期,通过对场地表面绿化土层进行一定的微地形塑造,使其更具美感,通过草坪、花卉、灌木、豆科抗污染等植物的种植,改良土壤,
构建生物群落,焕发土壤生机活力,实现场地的生态修复。
2.根据受污染程度不同,分区块、分阶段,逐步实现土地恢复和对外开放。
3.生态修复后期,通过景观塑造打造城市生态、城市运动、城市艺术、环保科普、植物游乐五位一体的生态乐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回归大自然、
4.聚集人气的场地,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带动区域产业链的发展。

爬山步道入口

通过改造之前植被稀少的陡坡,架起生态长廊,建起了多条盘山的‘步道’。如今的步道,维护和保持了的行走爬山的本色,增加了现代元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健身,观光串联在一起,形成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旅游观光品牌。沿着条条‘步道’,拾阶而上(下),缓慢而行,饱收上下近远美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儿童游乐区

不同于城市内所常见的儿童游乐设施,我们致力于构建生态型寓教于乐的家庭户外休闲中心,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全年龄层可以共同参与游玩的户外亲子乐园。在这里,希望孩子们能真正亲近自然,每一项游乐设施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喜欢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还能开发不同能力的设备,从而利用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开发孩子的运动技能。

主场馆建筑

主场馆设计在正在场地中央位置,绝对的主导地位好像是整个场地的生命源,主要展示垃圾场的地块演变过程与重建以及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应用于科教类展览,让人们在游园活动中重拾场地记忆,了解垃圾围城的危害,建立保护环境,认识垃圾分类重要性的绝对意识。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选址在于它的典型性,作为全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从建成到封场30年间,对临近几个村庄的人们危害极大,通过实际观察走访,发现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堆积过于密集的垃圾还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它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更大。在封场完成之际,希望通过我们的改造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运动生态公园。

设计亮点

垃圾围城成为全球趋势,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我们在思考当土地完全饱和之际,是否这里也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这个垃圾堆由数百万吨堆积于此的废物组成,充满了被丢弃的鞋子、瓶子、牙刷、奶嘴、塑料包装,以及其他所能想象得到的垃圾,人类制造垃圾,最终也会被垃圾反噬,改善环境,治理垃圾已经迫在眉睫。
整个公园在设计初期定位为生态运动公园,主要面对人群有两种,一种是对周围的自然村的村民起到改善环境、能自由呼吸的作用(江村、肖家寨村、高沟村等),江村沟长达30年的垃圾填埋对周围村民产生的危害极大,去拜访最主要的一个危害就是有害气体和地下水的污染,田里基本不能生长小麦等农作物,根据村民描述村里很多人也因此患上了肺上的病因此去世。另一种是对游客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垃圾围城已成为世界公认热点话题,而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作为中国目前来说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特殊性以及代表性也是占据绝对地位的,希望通过改造让来到这里的游客看到垃圾场的演变历程,明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上述思考为前提开始考虑,整个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前期的场地修复(前面说),二是场地重建,整个垃圾场地是一个自然沟壑,希望把它改造成一个自然、生态、休闲、运动的氧吧,让周围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不再经受难闻气味的折磨,真正做到能安心“呼吸”,整个场地设计七个大的功能分区,分别是主场馆、亲子互动小馆、足球场和篮球场、生态丛林、下沉广场、湖心岛、山地自行车骑行区,主场馆设计在正在场地中央位置,绝对的主导地位好像是整个场地的生命源,足球场和篮球场紧挨生态丛林,也是我们改造的重大意义,通过改造,让人们在前身还是垃圾场的场地能酣畅淋漓的运动;亲子互动小馆建在主场馆和生态丛林之间,带小孩子看完场地演变历史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沿着小路一直往下,就能看到生态长廊,生态丛林就在脚下,在小馆里做着废物再利用、垃圾再改造的纪念品,这才是我们想表达的教育意义,希望保护环境能成为传承的意义,下沉式小广场满足人们日常集会、娱乐的功能,湖心岛的修建满足人们散步休闲的需求,也意味着臭气污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启了碧水蓝天的新篇章,山地自行车区域适合极具挑战性的年轻人,可以尽情在这里展现来自新一代年轻人的生命活力。
 
在设计中会最大限度体现『城乡共建、共兴、共享』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突出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体现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与强烈时代感的生态运动。

专家评语

本项目选址在于它的典型性,在封场完成之际,通过实际观察走访,发现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希望通过设计改造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运动生态公园,造福周边居民。该设计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关注生态和居住环境,设计布局基本合理,有一定的创新度,表达也较为清晰。美中不足的是主场馆尺度和风格有待进一步优化。

1.在设计中会最大限度体现『城乡共建、共兴、共享』的理念,具有人本主题。 2.设计选题、构思和表达效果均较好。 3.具有实践性的设计探索意义。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