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基于宫胁法的杨凌垃圾填埋场生命景观修复与设计
Passed Time, Passed Site, Restoration and Design of Life Landscape of Yangling Landfill Site Based on Miyawaki Method 

主创设计:刘益志

设计成员:顾楚剑 马维源 卫欣哲 李燕 罗天泽

指导老师:李仓拴 程焜

作品编号:ILIA-S-20211011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其它 - 生态修复改造类-垃圾填埋场修复

5
热度:350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时过“境”迁--基于宫胁法的杨凌垃圾填埋场生命景观修复与设计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仓拴 程焜

主创姓名:刘益志

成员姓名:顾楚剑 马维源 卫欣哲 李燕 罗天泽

设计时间:2021-06-15

项目地点:陕西杨凌区

项目规模:7公顷

项目类别:其它-生态修复改造类-垃圾填埋场修复

01场地及问题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分析了场地区位、场地变迁、以及现状问题和污染类型。并提出了宫胁法的修复策略原理及优势。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中国城乡二元对立是在社会生产中衍生出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在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城乡问题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不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还作为城市污染承接地,产生大量垃圾填埋场。宫胁法可以快速构建成熟植物群落,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结合生境、植物和动物打造生命景观。本设计以陕西杨凌示范区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宫胁法并创新性引入超富集植物,快速构建功能性植物群落,培育一个跨越演替的完善生态系统,力求短时间内在原垃圾场址构建成熟森林结构,在尊重场地脉络的基础上,探讨可推广的垃圾场生命景观修复模式,在实现生态系统修复的同时,营造生境、植物、动物结合的生命系统。场地生命重塑后,设计团队构建了以“ 回忆—探索—展望  ”为线索的公园设计模式,为杨凌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景观,为垃圾填埋场场生命景观重塑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02生命景观修复策略

生命景观修复策略主要展示宫胁法植物选择与构建群落的过程。

03场地设计与分析

场地设计与分析展示了上位规划,人群分析,产业更新发展策略,主题生成,以及设计完成的总平面图。

04设计展望

未来展望展示设计的鸟瞰图和效果图,以及最终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展望。

设计感悟

1.选题优势:把握城乡问题重点:垃圾填埋场修复。
2.修复方式创新:创新性利用宫胁法构建植被,快速实现生态修复,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3.生命景观设计:营造生境、植物、动物结合的生命系统。设计团队构建了以“ 回忆—探索—展望  ”为线索的公园设计模式。
4.模式普适性:该项目提出了宫胁法修复的一种模式,普适于类似垃圾填埋场。

设计亮点

1.选题优势:把握城乡问题重点之一: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
2.修复方式创新:创新性提出利用宫胁法构建植被,快速实现生态修复,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3.生命景观设计:在实现生态系统修复的同时,营造生境、植物、动物结合的生命系统。场地生命重塑后,设计团队构建了以“ 回忆—探索—展望  ”为线索的公园设计模式,为杨凌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景观。
4.模式普适性:该项目提出了宫胁法修复的一种模式,普适于相似情况的各类垃圾填埋场。

专家评语

作品以填埋场生命景观修复与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宫胁法理论引入到景观设计当中,选题新颖,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及理论创新价值。

前期分析细致,设计策略表达清晰,设计逻辑性强,图面表达效果优秀。

面对垃圾填埋场的善后修复问题,应用“宫胁法”探讨可推广的垃圾场生命景观修复模式,选题具有价值,策略比较清晰。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