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境·破境——“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视角下山地传统村落的破局
Light the Plight——The Collaborativ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raditional Mountain Villages of the Scenic Area

主创设计:路畅  王琳 李安坦 梁诗繁

设计成员:路畅  王琳 李安坦 梁诗繁

指导老师:奚雪松  奚雪松

作品编号:ILIA-S-2021982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旅景观

12
热度:319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迫境·破境——“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视角下山地传统村落的破局

院校名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奚雪松  奚雪松

主创姓名:路畅  王琳 李安坦 梁诗繁

成员姓名:路畅  王琳 李安坦 梁诗繁

设计时间:2021-05-14

项目地点:山东淄博市石门景区

项目规模:石门景区规模:28.23平方公里 黄连峪村域:1.7平方公里  黄连峪村庄建成区:0.16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旅景观

背景分析图

背景 
    课题研究对象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景区内部黄连峪为代表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西厢为代表的省级传统村落等二十个村,均位于石门景区分级保护范围内。村落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资源,其中一级景源1个,二级4个,三级5个,四级3个。

设计说明

背景 
    课题研究对象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景区内部黄连峪为代表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西厢为代表的省级传统村落等二十个村,均位于石门景区分级保护范围内。村落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人文资源,其中一级景源1个,二级4个,三级5个,四级3个。

现状及问题 
    景中村位于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红线内,严重制约了景中村的发展,呈现出乡村人居环境的窘迫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村落一产动力不足,二三产缺失;人去宅空,空间失落;建筑特色风貌、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被忽视。如何解决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是项目的核心。

规划思路及策略 
    基于景中村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自上而下从产业、空间、文化、生态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策略。自下而上针对国家传统村落黄连峪村提出山地特色田园综合体农文旅居融合发展模式。对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提升和营造,使村民在家园生态栖居、健康生活,游客在饱览田园风光的同时感知乡村文化内涵。

规划目标 
    实现“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及乡村共同体建设;将黄连峪建设成为以非遗文化为纽带,集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地特色田园综合体样板。

现状分析图

现状及问题 
    景中村位于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红线内,严重制约了景中村的发展,呈现出乡村人居环境的窘迫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村落一产动力不足,二三产缺失;人去宅空,空间失落;建筑特色风貌、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被忽视。如何解决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是项目的核心。

规划构思及策略分析

“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规划策略 
    基于景中村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自上而下从产业、空间、文化、生态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策略,实现“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保护与发展及乡村共同体建设,人群共建、资源共享、城乡共兴。

规划设计及场地营造

黄连峪规划策略 
    自下而上针对国家传统村落黄连峪村提出山地特色田园综合体农文旅居融合发展模式。对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提升和营造,使村民在家园生态栖居、健康生活,游客在饱览田园风光的同时感知乡村文化内涵。将黄连峪建设成为以非遗文化为纽带,集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地特色田园综合体样板。

设计感悟

研究对象:我国“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在保护与发展中普遍存在矛盾,本次探讨二者协同保护发展的策略;

研究视角:自上而下从产业、空间、文化、生态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协同策略,自下而上提出黄连峪山地特色田园综合体农文旅居融合发展 
          模式,同时实现“一村一品”与乡村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设计亮点

(1)“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层面协同规划

产业协同策略:
    基于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与传承的产业发展定位策略,从原真型传承、融合型传承、重塑型传承三个方面提出景中村的产业发展定位策略,构建以齐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引领,农文旅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产业链。

空间协同策略:
    基于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根据风景区总体特征以及景中村各自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一网,两带,二十节点”的空间整合发展格局。并提出齐长城文化背景下公共空间、传统建筑、街巷道路等物质空间的保护修缮、整治提升和更新改造以及空间使用功能转化策略,将闲置资源盘活,带动村庄三产融合发展与村民持续增收,实现建设景中村共同体的总体目标。

管理协同策略:
    管理层面,基于“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多元参与主体模型构建,健全“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协同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多元参与主体的职责,确定治理策略。

(2)村域(黄连峪)层面规划

规划定位:
    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特色资源,顺沿抗日红色传统文化脉络,围绕棉花+染料特色农业,结合织染缝绣非遗手作技艺,推出银棉金粟布艺文创产品,总体打造自然教育、非遗文创、红色文化游学基地,树立国家级非遗手作为特点的田园综合体标杆。

规划结构:
打造“一轴”:民俗手工商业街;“五区”:综合服务区、田林度假区、民俗手工体验区、康养度假区、特色种植区。

规划策略:
产业方面:一产:统筹种植棉花、染料、小米等作物,建设种植、采摘体验园;
          二产:建设棉花织染缝绣加工作坊,营造木艺、石艺、铁艺展示空间;
          三产:设计彩色农田游览路线,创设传统纺织扎染技艺体验空间,搭建红色文创产品销售平台,形成一、二、三产联动的循环农业新格局。
人文方面:挖掘抗日红色文化故事,营造历史人文记忆空间。
生态景观方面:保留村庄生态原生格局,维护山林生态安全;保护本土古树、古桥、古井;增种强观赏性、易活的彩色花卉。
空间方面:延续乡村本土肌理及茅顶石砌建筑风貌;新建建筑功能置换与更新;营造戏台、红色文化广场等外部便民活动空间。

专家评语

设计者从“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层面协同规划,提出了具有山地特色的文旅发展新模式和较为完整的产业规划策略,是值得推广的田园综合体样板;图纸表达清晰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