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欢迎您!
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主创设计:刘彦
设计成员:林晓琳 李好 颜若兰
指导老师:李晖,陈崇贤,刘京一,李梦然
作品编号:ILIA-S-2021972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湿地新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院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李晖,陈崇贤,刘京一,李梦然
主创姓名:刘彦
成员姓名:林晓琳 李好 颜若兰
设计时间:2021-06-13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项目规模:195k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项目前期分析图&总平面图
本项目选择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代表性的灵山岛尖、横沥岛尖和万顷沙三个岛屿湿地链作为设计场地,诊断场地内湿地岛链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显性问题、隐性威胁及其成因,并提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创新性策略,整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设计说明
项目设计策略图
整体规划策略为以自然手段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净化,湿地防灾,湿地生产和湿地旅游四个策略,进一步结合技术手段优化湿地生态系统从而使其良性生长,促进该区域的绿色健康发展。
防灾板块设计&净化板块设计
湿地防灾体系构建:打造灾害防御体系,构建丰富的自然灾害防御空间,从而凸显场地景观特色,增强人类对生态、自然的感知与理解,对应灾行动完成由知觉到直觉的转化。
湿地净化体系营造:利用密林、湿地岛链、地形高差条带块等景观设计手法将示范区打造成展示湿地净化的、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
生产板块设计&旅游板块设计
湿地生产模式优化:以生态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农业作为基础,通过人工湿地丰富生态系统、增加功能区域满足居民需求、新生产模式构建发展可持续农业,打造具有多种功能的耕作式景观。
湿地旅游形象优化:在保护和发展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激活场地与人类的关系,提升南沙湿地的旅游市场价值,促进城市湿地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共享之地。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该设计从韧性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大湾区较为普遍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对场地的现存威胁与潜在影响,从防护、恢复、保护、游憩、生产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响应,构筑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功能的韧性景观空间,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多层次水陆环境安全的韧性景观调控策略。 本次项目设计内容较为详尽、丰富,表达也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落地性。
1.整体的设计逻辑,构思及图面表达均达到竞赛要求。 2.诊断场地内湿地岛链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显性问题、隐性威胁及其成因,并提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创新性策略,整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3.落实了生态修复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设计从韧性景观的角度出发,在明晰自然灾害对场地的现存威胁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下,从防护、恢复、保护、游憩、生产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响应,构筑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功能的韧性景观空间,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多层次水陆环境安全的韧性景观调控策略。立意有一定的创新,图面表现力较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