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新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Wetland Regeneration: a Nature-based Solution

主创设计:刘彦

设计成员:林晓琳 李好 颜若兰

指导老师:李晖,陈崇贤,刘京一,李梦然

作品编号:ILIA-S-2021972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9
热度:373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湿地新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院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李晖,陈崇贤,刘京一,李梦然

主创姓名:刘彦

成员姓名:林晓琳 李好 颜若兰

设计时间:2021-06-13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项目规模:195k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项目前期分析图&总平面图

本项目选择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代表性的灵山岛尖、横沥岛尖和万顷沙三个岛屿湿地链作为设计场地,诊断场地内湿地岛链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显性问题、隐性威胁及其成因,并提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创新性策略,整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内,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由灵山岛尖、横沥岛尖和万顷沙三个岛屿组成。该地块具有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特定的区位条件赋予其巨大发展的潜力,但同时也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挑战性。
根据调研分析,本次设计将场地分为四个发展区,在每个发展区中特选核心区做详细设计。以自然手段为核心构建场地内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构建防灾系统,营造湿地净化体系,优化湿地生产模式,提升旅游形象四个策略来解决场地相对应的问题,且结合技术手段为辅助优化湿地生态系统以使其良性生长,促进该区域未来的健康发展,为后期整个南沙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构建防灾系统是基于对场地遇灾种类与受灾位置的统筹分析,通过丰富湿地植物种类实现静态防灾,同时重塑湿地地形构建与灾害相生的动态防灾湿地系统;营造湿地净化体系为通过设置岸边漂浮农场和架构水下森林,营造自然湿地生境,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优化湿地生产模式则将南沙区原本的单一产业逐渐转化为以湿地经济为核心果蔬种植业为辅助的复合农业系统,同时增加周边居民对湿地生态开发实践的参与度;提升旅游形象是根据湿地的开发模式划分不同的保护等级,在不同保护等级下合理规划人群活动,从湿地景观、功能、交通等方面来提升湿地的旅游吸引力。最终实现灵山岛尖、横沥岛尖和万顷沙三个岛屿的生态修复,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

项目设计策略图

整体规划策略为以自然手段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净化,湿地防灾,湿地生产和湿地旅游四个策略,进一步结合技术手段优化湿地生态系统从而使其良性生长,促进该区域的绿色健康发展。

防灾板块设计&净化板块设计

湿地防灾体系构建:打造灾害防御体系,构建丰富的自然灾害防御空间,从而凸显场地景观特色,增强人类对生态、自然的感知与理解,对应灾行动完成由知觉到直觉的转化。
湿地净化体系营造:利用密林、湿地岛链、地形高差条带块等景观设计手法将示范区打造成展示湿地净化的、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

生产板块设计&旅游板块设计

湿地生产模式优化:以生态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农业作为基础,通过人工湿地丰富生态系统、增加功能区域满足居民需求、新生产模式构建发展可持续农业,打造具有多种功能的耕作式景观。
湿地旅游形象优化:在保护和发展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激活场地与人类的关系,提升南沙湿地的旅游市场价值,促进城市湿地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共享之地。

设计感悟

本次项目设计内容详尽,具有创新性和落地性。我们基于场地条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实行性的策略,不仅实际解决场地灾害防护、水质净化、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场地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设计将会对未来整个南沙区的改造具有示范意义。

设计亮点

从韧性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明晰自然灾害对场地的现存威胁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下,从防护、恢复、保护、游憩、生产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响应,构筑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功能的韧性景观空间,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多层次水陆环境安全的韧性景观调控策略。

专家评语

该设计从韧性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大湾区较为普遍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对场地的现存威胁与潜在影响,从防护、恢复、保护、游憩、生产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响应,构筑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功能的韧性景观空间,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多层次水陆环境安全的韧性景观调控策略。 本次项目设计内容较为详尽、丰富,表达也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落地性。

1.整体的设计逻辑,构思及图面表达均达到竞赛要求。 2.诊断场地内湿地岛链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显性问题、隐性威胁及其成因,并提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创新性策略,整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3.落实了生态修复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设计从韧性景观的角度出发,在明晰自然灾害对场地的现存威胁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下,从防护、恢复、保护、游憩、生产等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响应,构筑在不同时段发挥不同功能的韧性景观空间,并提出因地制宜的多层次水陆环境安全的韧性景观调控策略。立意有一定的创新,图面表现力较强。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